觀音土也稱高嶺土,又名膨土岩、斑脫石、甘土、皂土、陶土、白泥。觀音土富含矽、鋅、鎂、鋁等礦物質,是粘土礦物,其化學成分相當穩定,被譽為“萬能石”。


    換言之,這是陶瓷製品的坯體和釉料,以及粘土質耐火材料的重要原料。


    觀音土現在已成為全世界製瓷原料的通用術語。也就是說“觀音土”已是世界同類粘土的統一名稱,這是中國瓷工對世界的一個大貢獻。


    與此同時,觀音土在中國當年大饑荒時期,曾被饑民當成食物充饑,吃下暫時解除饑餓感。


    《天工開物·陶埏篇》說:“土出婺源、祁門兩山:一名高梁山,出粳米土,其性堅硬;一名開化山,出糯米土。其性粢軟。兩土相合,瓷器即成。”所謂糯米土即指觀音土。


    在舊社會和三年困難時期,窮人在青黃不接時或災荒年間,常常靠吃觀音土活命;這種土可充饑,但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吃了以後腹脹,難以大便,少量吃不致命。


    盡管不會餓肚子,但由於沒有營養,人還是要死。饑荒年代因吃觀音土腹脹如鼓,無法排便,活活憋死之人不計其數。


    外麵確實是有樹可吃,但是最近因為吃樹皮的人太多了。連草都不夠了,加上為了防守安全的考慮,在幾十公裏內,都會放火燃幹淨地區,以便清場。


    一般人如果遠去百裏之外的蟲占危險區裏找東西吃,那真是要命的。


    所以,也隻有覺醒者有能力外出遠處尋找東西吃和其它的。一般人類,如果手中沒槍,根本不敢遠去幾十裏外的森林。


    這就造成了,大部分怕死的人類。一邊吃可可憐的救濟糧,一邊在吃不飽的時候,再吃一點土。


    人呀,如果還有一線希望的話,怎麽會吃土呢?


    事實上,吃土在和平年代的時候,也有人吃。


    早在災難年代之前,沒有怪物降臨地球之時,黑人那邊就有許多黑人吃土生活。


    像像瑞典、芬蘭、西伯利亞人等,都會有吃土的習俗。而在非洲撒哈拉以南,西起幾內亞灣、東到印度洋,很多黑人也還保留吃土的傳統。


    吃土是非洲人的一個古老習俗,千百年適應大自然的結果告訴他們,人是離不了土地的,人們需要從泥土裏獲取營養和精神。


    而且土地是女性的象征,所以生育期的女性尤其要吃土來補充營養。非洲一些地區會粘土來治療霍亂、痢疾等疾病。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土都可以吃。


    黑人們當年需要挖開土層,取數米以下的土壤,挑幹淨裏麵的小石子和雜物,再加水和成軟硬適中的泥團,用火烤幹來殺死病菌。


    黑人同誌們會把要吃的土摻進日常所吃的木薯、玉米、土豆、香蕉飯當中,做熟後一起吃下去。


    海地一些地區會把土做成泥餅用太陽曬幹,海地最好的土來自於中部一個叫安什的地方,在當地市場上10美分可以買5個泥餅。


    (競然土還能賣錢,也是醉了!)


    在非洲,找土、摻土的配方並不是每個人都懂的,那是許多部落和家庭的秘密。


    當然,你要朱子龍吃土的話。重生前他也吃過幾次,但是實在是接受不了。後來打死也不吃了!


    黑人們看起來這麽吊,但是平均壽命,隻有30-40歲。吃土,嗬嗬,嗬嗬,嗬嗬!


    -


    管不了太多的人,朱子龍也不是神。


    隻能是先把自己的小家庭管好,回到駐地,就見父親朱明榮過來了。


    最近在朱子龍的照顧下,天天吃變異獸肉的他,盡管暫時沒能覺醒,但是身體體質明顯好轉了許多。


    “子龍,你好久沒跟老爸聊上幾句了。”朱明榮突然說道。


    “嗯,爸……最近,你練的怎麽樣了?”朱子龍有些心虛道,連忙轉換話題。這段時間確實沒怎麽跟父親和爺爺說話,主要是比較忙。


    “嗬嗬,我是越來越精神了,看看,手臂上的肌肉很發達,裏麵充滿了爆炸性的力量,幾拳頭就能把牆壁也打穿。”朱明榮比劃了一下手臂上的壯碩肌肉,露齒笑道。


    “爸,看來你的潛能很高,等你覺醒的時候,肯定天份高。我會到時候給你保留最佳的材料,讓你變得更強的……”朱子龍如是說道:


    “對了,爸,能不能跟我說說……媽媽的事,她在西部基地,真的安全嗎?以前在家時,她就經常在外打工,我對她的印象有些淡了……”


    朱明榮:“……”


    朱子龍的老爸沉默了下來,一副不知道該怎麽說出口的苦惱模樣。


    和平年代,許多人出外打工,朱家人也不例外。這是那個時代的痛呀!


    有些夫妻甚至於因為分地打工,一年也難的見上一次。和子女那就更上一層樓的難見一次了!


    就這,政府還鼓勵打工者,和農民工進城買房,幫國家去庫存,我了個去。


    事實上講,確實有許多人從鄉下到城裏打工,就懷揣著一個夢想——希望能在城裏購房,過上城裏人的生活。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知道,其實這是個坑。


    首先是缺乏一種城市融入感!


    在很多人看來,農民工從事的工作就是城市最髒、最累、最危險的工作。顯然,這種社會偏見,對農民工是一種不公平!


    其次是孩子教育和城市的隔閡,在城裏買了房,孩子肯定要進城上學。


    但是,因為他們的孩子長期在鄉下小學上學,讓他們到城裏來有很大的不適應,比如語言上的交流、知識麵的狹窄以及一些生活習慣等。


    其次是老人的養老問題,鄉下老人到了城裏生活,除了要麵對一個陌生的社交環境,如何生存也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這些老人不能自己種菜,沒有退休金,沒有醫療保障,他們即使到了城市,也不能像城裏老人那樣享清福,有的甚至認為成了子女的累贅。


    所以,在和平年代“農民工進城購房”是一個美好的願景,但是要想真正變為現實,卻是坑爹的。


    好在,現在不用擔心這個了。


    因為現在每天死掉的房產大老板,多不勝數,鈔票成了廢紙。現在的房子,就擺在那裏,甚至於別墅也免費送,可是有人要嗎?


    要了可是會要命呀,都不如一個安全的破基地強。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不息在末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賀君王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賀君王子並收藏奮鬥不息在末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