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八年,玄元宗山門曆經十餘年終於被魔門攻破,重元祖師重傷垂死,拚著老命帶著眾人突圍而出,跑到南方,暫時與神宵做了鄰居。
而同時終南山也風風光光的辦了場大宴,全真教這些年雖然聲勢浩大, 但全真道法與大自在天子傳下的法門終究迥異太大,而全真道法又是新創沒出過長生之輩,故而很多人雖然敬慕全真,但終究不敢去拿自家的道途去賭。
即便是羅浮之中也有許多人依然在修煉以前的道法,如今許道平成就元神之後,已經表示全真道法亦能長生, 此中意義可是非同一般。
全真教從來沒有吝嗇過自家的基礎道法,隻要稍微用點心便能尋得一部基礎道法, 以前隻有那些個已經沒了出路之人, 才會撿起全真道法司馬當做活馬醫。
而自從許道平成就元神之後,許多才智之士才開始重視起全真道法起來,核心雖然不易得,但這些基礎道法亦是金丹大道所衍生,隻要用心鑽研結合全真流傳出來的道經,亦能品出金丹三味出來。
離著許道平成就元神不過三四年時間,便有好多新道法被人創出,有的拙劣,但也有不少頗為高明,一時之間大唐境內全真道法取代了原來的修煉之法,成為了主流。
各處原本開采的靈石礦脈也漸漸開始減少,百姓原本一年兩月的徭役也減少到了四十餘天,大約少了三分之一,不要小看減少的這些徭役。
徭役乃是百姓無常為朝廷做事,朝廷隻負責口糧而已,對於百姓來說多了這二十日時間用來做活, 至少可以為自家孩子多做一兩件衣裳,這可不是小數。
而且隨著以後全真道法大興, 用來采礦的人手減少,勞役也會依次減少,隻要國家不打仗,也許可能一年隻用去縣裏當差個十餘日,到了那時候,便真的是盛世降臨了。
大唐武德十三年,隨著年輕一輩成長起來之後,大唐國力越發強盛,與金國的摩擦越發頻繁。
在大金天會二年之時,趙構便對大金國稱臣,年供奉百萬,自然也有大臣和將領不滿,但具都無用,即便是樞密使張俊,都因為反對稱臣之事被貶出杭州,去了福建一個小州做知州。
其他大臣眼看如此,哪裏還敢在多言,你老趙家的江山自己都不珍惜,其他人還能說什麽?
遠在汴梁的李綱接連上書七次, 都沒有得到回信, 在第八次上書之時,被趙構回了一個條子,上麵隻有一句“卿已辭官,何言國事?”。
李綱身體本就多病,這些年又多有勞累,當看到趙構的回旨之後,當場便氣的口鼻噴血,當晚便在家中病故而去。
可憐李綱為大周操勞一生竟然得了個如此下場。
而李綱長子李儀之,將父親後事操辦之後,便帶著李氏全體遷往襄陽。
而暫任汴梁都總管的嶽鵬舉雖然悲憤,但位卑言輕如何能影響的了如此國家大政。
大金皇帝完顏吳乞買眼看著同自己一輩的大將白發漸生,而年輕一輩之中,隻有一個金兀術算的上帥才,這令得完顏吳乞買心中憂慮大盛。
隻能乘著自己這一輩還能打仗之時,將天下平定,最少也要將大唐打殘,不然恐怕自家這些兒郎都沒法善終了。
大金天會七年,金國對大唐宣戰,金主完顏吳乞買親自率領八十萬關外大軍入山海關,與鎮守山東的完顏婁室部分為三路攻打河東、太原、洛陽,最後齊聚潼關掃滅大唐。
東路軍以完顏金兀術部隊,同屬國大周一道也是出兵百萬,分為兩路攻打荊州以及南陽。
此戰乃是國運之戰,誰能勝便有統一天下的資格,要是敗了即便是苟延殘喘,也蹦躂不了幾年。
大唐自然也不會隻是挨打不還手,大唐同樣宣戰金國,以漢王李詼為主帥,黃韜為副帥,率領西域二十萬兵馬攻烏孫。
以秦王李世民為兵馬大元帥,率領關中最為精銳的六十萬兵馬出關中,迎戰金主完顏吳乞買。
而漢中兵馬則由河間王李孝恭統一調度,防備吐蕃。
蜀中、荊州、南陽三地則是由大將軍、荊蜀都督李靖統一率領抵抗金國東路軍與周軍。
大唐沒有金國那般猖狂處處攻打,大唐的策略乃是以長江上遊的優勢封鎖長江守衛荊州,重兵則集結在南陽與金國打一場防守戰。
西域則是分金國精力,能攻破烏孫威脅金國的漠北大營自然最後,便是不能也無妨。
李世民部乃是關中精華,這才是大唐真正的勝負手,此戰之成敗,八成便要在此處決出。
而李世民處也是人才濟濟,大唐近年來的所有年輕俊傑都在此處,如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蘇定方、侯君集、徐世績、段誌玄、裴行儉、秦叔寶等等,人才之盛,簡直難以言說,也不怪金主如此憂慮了。
<a id="wzsy" href="https://m.biquge.name">筆趣閣</a>
金主雖然三路來攻,但重中之重還是太原,大部分兵馬都是奔著太原而來,其餘兩路隻是虛兵罷了。
李世民自然也知道這些,故而也不分兵,將大軍拉倒山西布防,而後遣段誌玄與蘇定方率領十萬大軍,出雁門關東走平型關,攻紫荊關、倒馬關,直抵幽燕,威脅燕京。
一旦燕京被破,不管是去攻打其都城會寧府,還是封鎖出關道路都是一招妙手。
大金也知道燕京的重要性,此處也布置了一支大軍守衛,最後結果如何還要看大家手段如何。
雙方宣戰都是初春,待得雙方正式出兵之時,已經到了秋收之後,雙方正式接觸開始出現小規模交戰之時,已經到了深冬,北方寒冷,到了此時已經是冰封大地,已經不適合大軍交戰。
山西戰場處,李世民與金主完顏吳乞買便暫時相持下來,每日交戰的都隻有斥候,而論及單兵作戰大唐可以說是天下無敵,這種十來人的小隊廝殺,大唐優勢之大,令得完顏吳乞買頭疼不已。
往往自家要七八名斥候才能換大唐一名斥候,不過短短一月,金國便損失了八千多斥候,要知道大軍之中能擔任斥候者,都是最為精銳和忠誠的將士。
百人之中也未必能選出一人,不過一月時間,便損失了大軍一半斥候部隊,便是金國財雄勢大也著實讓完顏吳乞買,心疼的直哆嗦。
麵對如此損失,吳乞買隻能龜速,不敢再於李世民爭奪戰場視野。
而大唐斥候麵對如此情況,瞬間便的猖獗無比,離著金軍大營不過裏許的範圍,公然開始畫圖搜集金軍的軍情,麵對如此情況金兵大將們即便咬碎了牙也無可奈何。
同北方的僵持不同,南方從秋收之後,便一直大戰不休,三方在南陽集聚了上百萬兵馬,周國的統帥乃是劉光世,便是那個看到完顏希尹大軍之後,直接逃跑的那位。
而穀神此戰也與完顏金兀術一同在東路軍中,金主始終還是擔心完顏金兀術年輕,將這位金國第一智者派到其身旁,為其兜底。
也不知這位劉光世大帥看到穀神尷不尷尬?
其實穀神也不想與李靖在南陽糾纏,下荊州入蜀中才是破局手段,對於大唐來說南陽其實即便是丟了,也不過是小傷,根本動搖不了大唐的根基。
隻是金國將士一輩子生活在馬背之上,陸戰還能逞凶,到了水上便成了軟腳蝦了,而襄陽又四麵環水,沒有強大的水軍,想要去攻打襄陽,那就是將自己陷入死地了。
而周國到是有水軍,穀神也試過兩次,但兩次都被荊州水軍殺的哭爹喊娘,三萬水軍,兩戰便盡數折了,連金國過了江的三萬餘兵馬也被活活困死,氣的四太子金兀術將劉光世一巴掌打的差點昏了過去。
最後損兵折將之下,隻能按照李靖的意圖前來攻南陽,而李靖雖然兵力不如金周聯兵,但也其膽魄驚人,先是與其野戰一場,柿子撿軟的捏,其專門攻打劉光世部。
不過兩合之後,劉光世部便被李靖打的崩潰,劉光世大纛都被砍到在地,周軍十餘萬中軍瞬間崩潰,連帶著兩翼兵馬也被衝散,將本來軍陣嚴整的金國大軍也給連累了下去。
此戰狠狠的給了金兀術一個棒喝,將其打的有些蒙圈,金兀術一直在南方縱橫,整個大周之中,隻在嶽鵬舉和韓世忠處小小的吃了些虧,其他的那個不是聽到其名聲便嚇的狼狽奔逃,那裏吃過這般大虧。
還是完顏希尹經驗老道,情況不對,立馬將中軍暫時撤離戰場,待得李靖大軍因為追敵,而稍稍分散,陣型不整之時,才率領中軍反衝鋒李靖中軍。
那些追出去的兵馬看到中軍被敵人所趁,這才放棄追殺來回援中軍,而完顏希尹看追出的兵馬回轉之後,便也連忙撤離,有了這點時間的緩衝,大軍的敗勢才被止住。
剛剛接觸便遭此大敗,要不是完顏希尹神來一手,恐怕便要形成到卷珠簾之勢,七八十萬大軍一戰而滅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經過這一敗之後,金兀術也收起了自家的驕傲之心,變得小心翼翼起來。
便是攻城也不敢使出全力,李靖要的便是這個效果,畢竟自己的任務,隻是守住荊楚大地,能夠將敵人拖在南陽,便已經是成功了,有機會便打,沒機會便守城,對於李靖這等縱橫沙場幾十年的名將來說,並不會去勉強打一場沒把握的仗。
而也就是在雙方都在焦灼之時,終南山也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魔主曹芳親上終南山拜訪許道平。
許道平聽得這位魔主前來,也是驚訝的夠嗆,沉思片刻後便出了重陽宮前去迎接,半道之上,看到了餘堅依然在不急不緩的掃著上山的石階。
餘堅這些年慢慢守戒,元神之中的那絲魔意,已然被日積月累戒力所消磨,如今心態平和,見誰都是一臉溫和笑容,早就沒了當年的苦樣了。
隻有見到許道平時,才會是以前那般鄙視的樣子,許道平也不甚在意,想了一瞬後,便來到其身前。
餘堅抬頭白了一眼,身子稍微讓了讓,又繼續低頭掃地,結果發現許道平並沒有離開,這才放下掃帚後抬頭道:
“有事說事,像個鬼似的站那,想幹嘛?”
許道平笑了笑道:
“魔主來訪,道友便同貧道一道前去迎接吧。”
餘堅沉默了片刻後,才輕聲道:
“不去了,去了說什麽呢?掃掃地挺好。”
說完便撿起掃帚繼續低頭掃起了地上的枯枝敗葉。
許道平也不強求,點了點頭後,便下山而去。
曹芳已經等了有一會了,其臉上沒有絲毫不耐,隻是靜靜的站在終南山腳下。
許道平先行了一個道禮,後說道:
“曹教主大駕光臨,貧道不甚欣喜。”
曹芳嘴角扯出一個笑容,卻是別扭無比,這位陸地金仙恐怕也是個不常笑之人才是。
“許掌教客氣,貿然打擾,還請見諒。”
許道平笑了笑,沒有再多客套,伸手請其上山。
曹芳點了點頭,便隨著許道平往山上而去。
兩人半道上遇到了餘堅,餘堅隻是對著曹芳深深一禮,曹芳隻是看了一眼,點了點頭,兩人都沒有說話,一切盡數都在不言之中。
二人來到純陽宮專門招待香客之地,坐下後,曹芳沉默了半晌之後,才說道:
“我可以下令讓金國投降。”
許道平聽完之後,沒有急著說話,喝了一口茶後,才說道:
“道友想說什麽直說便是。”
曹芳點點頭,緩緩說道:
“我要河洛天書,待我成就純陽之後,天書可以讓你。”
許道平搖了搖頭道:
“貧道雖信的過道友人品,但太阿到持之事,請恕貧道不能答應。”
曹芳點了點頭,喝了口茶後,說道:
“許掌教既然要阻我道途,那便是生死大敵,整個大唐也是我之大敵,明年三月,泰山決戰。”
許道平手中茶盞微微一晃,沉默片刻道:
“貧道不答應,道友是不是要血洗天下?”
曹芳點頭,隻說了一句‘不錯’。
許道平點點頭,也沒有多說,隻道了個‘好’字。
兩人此後便沒有再多說半個字,一直在沉默終喝完這一壺茶後,相互行了一禮,便由許道平送其離開。
而同時終南山也風風光光的辦了場大宴,全真教這些年雖然聲勢浩大, 但全真道法與大自在天子傳下的法門終究迥異太大,而全真道法又是新創沒出過長生之輩,故而很多人雖然敬慕全真,但終究不敢去拿自家的道途去賭。
即便是羅浮之中也有許多人依然在修煉以前的道法,如今許道平成就元神之後,已經表示全真道法亦能長生, 此中意義可是非同一般。
全真教從來沒有吝嗇過自家的基礎道法,隻要稍微用點心便能尋得一部基礎道法, 以前隻有那些個已經沒了出路之人, 才會撿起全真道法司馬當做活馬醫。
而自從許道平成就元神之後,許多才智之士才開始重視起全真道法起來,核心雖然不易得,但這些基礎道法亦是金丹大道所衍生,隻要用心鑽研結合全真流傳出來的道經,亦能品出金丹三味出來。
離著許道平成就元神不過三四年時間,便有好多新道法被人創出,有的拙劣,但也有不少頗為高明,一時之間大唐境內全真道法取代了原來的修煉之法,成為了主流。
各處原本開采的靈石礦脈也漸漸開始減少,百姓原本一年兩月的徭役也減少到了四十餘天,大約少了三分之一,不要小看減少的這些徭役。
徭役乃是百姓無常為朝廷做事,朝廷隻負責口糧而已,對於百姓來說多了這二十日時間用來做活, 至少可以為自家孩子多做一兩件衣裳,這可不是小數。
而且隨著以後全真道法大興, 用來采礦的人手減少,勞役也會依次減少,隻要國家不打仗,也許可能一年隻用去縣裏當差個十餘日,到了那時候,便真的是盛世降臨了。
大唐武德十三年,隨著年輕一輩成長起來之後,大唐國力越發強盛,與金國的摩擦越發頻繁。
在大金天會二年之時,趙構便對大金國稱臣,年供奉百萬,自然也有大臣和將領不滿,但具都無用,即便是樞密使張俊,都因為反對稱臣之事被貶出杭州,去了福建一個小州做知州。
其他大臣眼看如此,哪裏還敢在多言,你老趙家的江山自己都不珍惜,其他人還能說什麽?
遠在汴梁的李綱接連上書七次, 都沒有得到回信, 在第八次上書之時,被趙構回了一個條子,上麵隻有一句“卿已辭官,何言國事?”。
李綱身體本就多病,這些年又多有勞累,當看到趙構的回旨之後,當場便氣的口鼻噴血,當晚便在家中病故而去。
可憐李綱為大周操勞一生竟然得了個如此下場。
而李綱長子李儀之,將父親後事操辦之後,便帶著李氏全體遷往襄陽。
而暫任汴梁都總管的嶽鵬舉雖然悲憤,但位卑言輕如何能影響的了如此國家大政。
大金皇帝完顏吳乞買眼看著同自己一輩的大將白發漸生,而年輕一輩之中,隻有一個金兀術算的上帥才,這令得完顏吳乞買心中憂慮大盛。
隻能乘著自己這一輩還能打仗之時,將天下平定,最少也要將大唐打殘,不然恐怕自家這些兒郎都沒法善終了。
大金天會七年,金國對大唐宣戰,金主完顏吳乞買親自率領八十萬關外大軍入山海關,與鎮守山東的完顏婁室部分為三路攻打河東、太原、洛陽,最後齊聚潼關掃滅大唐。
東路軍以完顏金兀術部隊,同屬國大周一道也是出兵百萬,分為兩路攻打荊州以及南陽。
此戰乃是國運之戰,誰能勝便有統一天下的資格,要是敗了即便是苟延殘喘,也蹦躂不了幾年。
大唐自然也不會隻是挨打不還手,大唐同樣宣戰金國,以漢王李詼為主帥,黃韜為副帥,率領西域二十萬兵馬攻烏孫。
以秦王李世民為兵馬大元帥,率領關中最為精銳的六十萬兵馬出關中,迎戰金主完顏吳乞買。
而漢中兵馬則由河間王李孝恭統一調度,防備吐蕃。
蜀中、荊州、南陽三地則是由大將軍、荊蜀都督李靖統一率領抵抗金國東路軍與周軍。
大唐沒有金國那般猖狂處處攻打,大唐的策略乃是以長江上遊的優勢封鎖長江守衛荊州,重兵則集結在南陽與金國打一場防守戰。
西域則是分金國精力,能攻破烏孫威脅金國的漠北大營自然最後,便是不能也無妨。
李世民部乃是關中精華,這才是大唐真正的勝負手,此戰之成敗,八成便要在此處決出。
而李世民處也是人才濟濟,大唐近年來的所有年輕俊傑都在此處,如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蘇定方、侯君集、徐世績、段誌玄、裴行儉、秦叔寶等等,人才之盛,簡直難以言說,也不怪金主如此憂慮了。
<a id="wzsy" href="https://m.biquge.name">筆趣閣</a>
金主雖然三路來攻,但重中之重還是太原,大部分兵馬都是奔著太原而來,其餘兩路隻是虛兵罷了。
李世民自然也知道這些,故而也不分兵,將大軍拉倒山西布防,而後遣段誌玄與蘇定方率領十萬大軍,出雁門關東走平型關,攻紫荊關、倒馬關,直抵幽燕,威脅燕京。
一旦燕京被破,不管是去攻打其都城會寧府,還是封鎖出關道路都是一招妙手。
大金也知道燕京的重要性,此處也布置了一支大軍守衛,最後結果如何還要看大家手段如何。
雙方宣戰都是初春,待得雙方正式出兵之時,已經到了秋收之後,雙方正式接觸開始出現小規模交戰之時,已經到了深冬,北方寒冷,到了此時已經是冰封大地,已經不適合大軍交戰。
山西戰場處,李世民與金主完顏吳乞買便暫時相持下來,每日交戰的都隻有斥候,而論及單兵作戰大唐可以說是天下無敵,這種十來人的小隊廝殺,大唐優勢之大,令得完顏吳乞買頭疼不已。
往往自家要七八名斥候才能換大唐一名斥候,不過短短一月,金國便損失了八千多斥候,要知道大軍之中能擔任斥候者,都是最為精銳和忠誠的將士。
百人之中也未必能選出一人,不過一月時間,便損失了大軍一半斥候部隊,便是金國財雄勢大也著實讓完顏吳乞買,心疼的直哆嗦。
麵對如此損失,吳乞買隻能龜速,不敢再於李世民爭奪戰場視野。
而大唐斥候麵對如此情況,瞬間便的猖獗無比,離著金軍大營不過裏許的範圍,公然開始畫圖搜集金軍的軍情,麵對如此情況金兵大將們即便咬碎了牙也無可奈何。
同北方的僵持不同,南方從秋收之後,便一直大戰不休,三方在南陽集聚了上百萬兵馬,周國的統帥乃是劉光世,便是那個看到完顏希尹大軍之後,直接逃跑的那位。
而穀神此戰也與完顏金兀術一同在東路軍中,金主始終還是擔心完顏金兀術年輕,將這位金國第一智者派到其身旁,為其兜底。
也不知這位劉光世大帥看到穀神尷不尷尬?
其實穀神也不想與李靖在南陽糾纏,下荊州入蜀中才是破局手段,對於大唐來說南陽其實即便是丟了,也不過是小傷,根本動搖不了大唐的根基。
隻是金國將士一輩子生活在馬背之上,陸戰還能逞凶,到了水上便成了軟腳蝦了,而襄陽又四麵環水,沒有強大的水軍,想要去攻打襄陽,那就是將自己陷入死地了。
而周國到是有水軍,穀神也試過兩次,但兩次都被荊州水軍殺的哭爹喊娘,三萬水軍,兩戰便盡數折了,連金國過了江的三萬餘兵馬也被活活困死,氣的四太子金兀術將劉光世一巴掌打的差點昏了過去。
最後損兵折將之下,隻能按照李靖的意圖前來攻南陽,而李靖雖然兵力不如金周聯兵,但也其膽魄驚人,先是與其野戰一場,柿子撿軟的捏,其專門攻打劉光世部。
不過兩合之後,劉光世部便被李靖打的崩潰,劉光世大纛都被砍到在地,周軍十餘萬中軍瞬間崩潰,連帶著兩翼兵馬也被衝散,將本來軍陣嚴整的金國大軍也給連累了下去。
此戰狠狠的給了金兀術一個棒喝,將其打的有些蒙圈,金兀術一直在南方縱橫,整個大周之中,隻在嶽鵬舉和韓世忠處小小的吃了些虧,其他的那個不是聽到其名聲便嚇的狼狽奔逃,那裏吃過這般大虧。
還是完顏希尹經驗老道,情況不對,立馬將中軍暫時撤離戰場,待得李靖大軍因為追敵,而稍稍分散,陣型不整之時,才率領中軍反衝鋒李靖中軍。
那些追出去的兵馬看到中軍被敵人所趁,這才放棄追殺來回援中軍,而完顏希尹看追出的兵馬回轉之後,便也連忙撤離,有了這點時間的緩衝,大軍的敗勢才被止住。
剛剛接觸便遭此大敗,要不是完顏希尹神來一手,恐怕便要形成到卷珠簾之勢,七八十萬大軍一戰而滅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經過這一敗之後,金兀術也收起了自家的驕傲之心,變得小心翼翼起來。
便是攻城也不敢使出全力,李靖要的便是這個效果,畢竟自己的任務,隻是守住荊楚大地,能夠將敵人拖在南陽,便已經是成功了,有機會便打,沒機會便守城,對於李靖這等縱橫沙場幾十年的名將來說,並不會去勉強打一場沒把握的仗。
而也就是在雙方都在焦灼之時,終南山也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魔主曹芳親上終南山拜訪許道平。
許道平聽得這位魔主前來,也是驚訝的夠嗆,沉思片刻後便出了重陽宮前去迎接,半道之上,看到了餘堅依然在不急不緩的掃著上山的石階。
餘堅這些年慢慢守戒,元神之中的那絲魔意,已然被日積月累戒力所消磨,如今心態平和,見誰都是一臉溫和笑容,早就沒了當年的苦樣了。
隻有見到許道平時,才會是以前那般鄙視的樣子,許道平也不甚在意,想了一瞬後,便來到其身前。
餘堅抬頭白了一眼,身子稍微讓了讓,又繼續低頭掃地,結果發現許道平並沒有離開,這才放下掃帚後抬頭道:
“有事說事,像個鬼似的站那,想幹嘛?”
許道平笑了笑道:
“魔主來訪,道友便同貧道一道前去迎接吧。”
餘堅沉默了片刻後,才輕聲道:
“不去了,去了說什麽呢?掃掃地挺好。”
說完便撿起掃帚繼續低頭掃起了地上的枯枝敗葉。
許道平也不強求,點了點頭後,便下山而去。
曹芳已經等了有一會了,其臉上沒有絲毫不耐,隻是靜靜的站在終南山腳下。
許道平先行了一個道禮,後說道:
“曹教主大駕光臨,貧道不甚欣喜。”
曹芳嘴角扯出一個笑容,卻是別扭無比,這位陸地金仙恐怕也是個不常笑之人才是。
“許掌教客氣,貿然打擾,還請見諒。”
許道平笑了笑,沒有再多客套,伸手請其上山。
曹芳點了點頭,便隨著許道平往山上而去。
兩人半道上遇到了餘堅,餘堅隻是對著曹芳深深一禮,曹芳隻是看了一眼,點了點頭,兩人都沒有說話,一切盡數都在不言之中。
二人來到純陽宮專門招待香客之地,坐下後,曹芳沉默了半晌之後,才說道:
“我可以下令讓金國投降。”
許道平聽完之後,沒有急著說話,喝了一口茶後,才說道:
“道友想說什麽直說便是。”
曹芳點點頭,緩緩說道:
“我要河洛天書,待我成就純陽之後,天書可以讓你。”
許道平搖了搖頭道:
“貧道雖信的過道友人品,但太阿到持之事,請恕貧道不能答應。”
曹芳點了點頭,喝了口茶後,說道:
“許掌教既然要阻我道途,那便是生死大敵,整個大唐也是我之大敵,明年三月,泰山決戰。”
許道平手中茶盞微微一晃,沉默片刻道:
“貧道不答應,道友是不是要血洗天下?”
曹芳點頭,隻說了一句‘不錯’。
許道平點點頭,也沒有多說,隻道了個‘好’字。
兩人此後便沒有再多說半個字,一直在沉默終喝完這一壺茶後,相互行了一禮,便由許道平送其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