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鑼密鼓的訓練在有序展開,同時在司令部裏安德烈和參謀們也考慮起了馬馬耶夫崗的防禦工事怎麽構建的問題,安德烈發現馬馬耶夫崗海拔隻有102米,而且地形相對平坦,說實話不是一個適合防守的地方,但是這裏是斯大林格勒的製高點,下麵是中央火車站,還可以俯視整個城市,這特定的戰場環境決定了這個製高點將影響整場戰局的走勢呐


    當然不是說誰控製馬馬耶夫崗就可以坐等勝利降臨——而是說如果馬馬耶夫崗始終掌握在敵方手中,自己在其他方向上取得再大的優勢都可能會轉瞬即逝


    可以說數十萬將士的生死和整場戰役的成敗都係於一點,那麽在那一點上砸入幾千上萬人然後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在雙方指揮官的眼中都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損失了。不然曆史上這裏也不會是血肉磨坊了。


    而所有的參謀當然也知道這一點,雖然現在不敢說德國人會兵臨城下,可是現在蘇軍在一路敗退,這打到斯大林格勒之後,馬馬耶夫崗一定是德軍最主要的目標之一,所有以必須構建防禦體係了,而安德烈提出了自己的辦法就是


    “就是坑道、反斜麵。”


    “坑道?反斜麵?。參謀們對於這兩個詞感到疑惑了


    “是的!”安德烈接著說道:“這坑道簡單來說就是地道,也可以說是大點、深點的防空洞。可以藏更多人的


    “可是師長,這又有什麽用啊?”普拉維奧不由有些失望地說道:“大點的防空洞還不是一樣頂不住德國人的重炮和飛機轟炸,藏更多人那還不是死得更多?”


    “你先聽我說!”被普拉維奧打斷了話,安德烈還真有些無奈,但普拉維奧就這負責任的性格那又有什麽辦法。為了說得更清楚些。安德烈放下了茶杯隨手在桌子上還抓了幾個點心。在桌麵上堆起了一座山的樣子,然後指著那座。山”說道:“這山有兩麵,一麵是對著敵人的,是正斜麵;一麵是對著我們的,是它反斜麵。我們如果在正斜麵上修築工事,那敵人一頓炮火上來就全毀了,完全不頂事。


    那要是咱把工事、坑道建在反斜麵呢?。


    聞言眾人不由都愣住了,把工事建在反斜麵,還從沒有人這樣做過。而且軍事學院的教育裏也沒有這樣挖工事的教育


    “這樣能成麽?。一個參謀提出疑問:“我們部隊占著山頭就是為了在高地上占點便宜,要是在反斜麵上修築工事。那還不是主動把山頂高地讓給敵人了?”


    “有一得必有一失不是?。安德烈回答道:“而且也並不是那麽簡單就把山頂讓給敵人,敵人炮擊一過咱就可以從反斜麵的坑道裏出來搶占山頭高地的陣地啊我們路程短,那還會跑不過那些德國佬,而且我們也可以在主陣地布置一些小部隊,同時構築防炮洞和貓耳洞減少傷亡為坑道爭取時間啊。


    “我看沒問題!”剛才還反對的普拉維奧兩眼放光興奮的說道:“在反斜麵構築工事,敵人的坦克炮、加農炮這些直射炮就成了擺設。而榴彈炮和迫擊炮這些曲射炮雖然打得到但是樣一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敵人的炮火殺傷力。”


    “沒錯”。一名參謀也點頭說道:師長這麽一說,我也覺得不錯,敵人一撤退我們也跟著撤退到坑道裏,等敵人炮火一過要上來了,咱們也跟看上去,就算山頭陣地沒有守住也不要緊,還可以撤回反斜麵主陣地嘛!敵人爬上山頂冒出頭,咱們就在主陣地一打一個準還是打活靶!”


    同時安德烈說道我們在後方還要構築藏兵洞,因為馬馬耶夫崗的地形,我們不可能把六個團都布置這裏,那麽在高地的東南麵,靠近碼頭的位置,有個大型的居民點,我觀察了一下,裏麵都是一些堅固的高層建築,把三個團的兵力隱蔽在那裏是沒有什麽問題的。一旦高地上兵力吃緊時,你們的增援部隊可以迅從居民點裏趕過來,步行也就幾分鍾的時間。”


    一名參謀聽完我的話,又看了看地圖,和同伴對視一眼後,笑著點點頭,奉承我說:“還是師長同誌考慮得周全啊,在高地的居民點裏放幾個團的話,確實是最佳的選擇。”


    安德烈沒有理睬他的馬屁,抬頭對普拉維奧說道:“堅守馬馬耶夫崗的主陣地的任務,由一個團來負責,把大部分兵力都放在山坡南側的藏兵洞裏,防禦的正麵千萬不要擺太多的兵力,表麵陣地放幾個連就行了,還有兩個團到時候可以布置在火車站附近。”


    布置完這一切,安德烈也是豪情萬丈,要知道過幾年,在“上甘嶺”,美國沒有少用上巴祖卡、火焰噴射器以及炸藥包來破壞誌願軍坑道,誌願軍的支援炮火從來沒有停止過對“上甘嶺”表麵陣地美軍的殺傷;這一來一去的攻擊,導致了美軍的重大傷亡,而“上甘嶺”上的誌願軍卻損失不大;“範弗裏特彈藥”也消耗已近窮盡,而誌願軍反擊的物資準備也日趨充分;在那個年代,“陸戰之王”的聲譽無疑是誌願軍,隻要彈藥充分,美軍根本不是誌願軍的對手;支撐美軍進攻勢頭的隻有強大的火力了,而誌願軍在蘇聯物資支援下,正在逐步彌補這個差距……。


    美國最後理智的選擇了“停戰”……。


    “上甘嶺”打的很倉促,誌願軍也是通過戰爭學習到製敵之道;如果誌願軍在坑道了裝備了大量的重機槍,如7.62mm、12.7mm、14.5mm的重機槍,肯定能夠打慘攻擊友鄰坑道的美軍;如果裝備火箭筒、60~82mm迫擊炮,夜間摧毀美軍地堡工事,就讓美軍更絕望了……


    坑道戰不乏戰例,rb在對美國逐島爭奪戰中也是使用坑道戰,最終也逃不出覆滅的命運;“上甘嶺坑道戰”的成功在於後方支援炮火,rb的坑道戰就沒有這樣的炮火支持;另外,“上甘嶺”的石粉末也讓美國自食其果……


    自己是裝備水平和德軍比雖然劣勢但是也是一個檔次的蘇軍,就是麵對天下第一陸軍,老子也能崩掉德國人的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二戰之我是內務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夜裏有沙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夜裏有沙漠並收藏二戰之我是內務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