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若行說道:“六扇門對江湖人的態度,你應該知道吧?”


    我點頭道:“執行國法,不問恩怨。”


    六扇門對江湖人的態度很獨特。在朝廷看來,江湖是個需要仇恨的地方,不能讓江湖不穩,但也不能太穩。


    六扇門從來不問江湖廝殺,在他們看來,江湖人之間的廝殺,死多少人都無所謂,不安分的家夥死一個少一個,他們也省得麻煩。


    但是,江湖人想要造反,或者殘害百姓時,六扇門就會不遺餘力的進行追殺,直到將其正法為止。


    所以,江湖也把六扇門當成了一份子。


    風若行道:“你說的是對武林人的態度,他們對術士的態度曾經發生過幾次變化!”


    “很早之前,六扇門抓捕術士之後,很少會將術士正法,多數都是流放黑陽河。”


    “你也知道,古代捕快對發配流放之人都是什麽做法?通往的那條路,一直被稱為黃泉路。很多術士沒到黑陽河就死在了路上。”


    “真正能到達流放之地的人,不僅稀少,而且都是術道中的強悍之輩。”


    “黑陽河也就成了術道最大的禁地!”


    “這種流放大概持續了近兩百年之後,被六扇門強製取消。從那之後,被六扇門抓捕的術士,隻有正法,沒有流放的說法了。”


    “為此,有術道名宿聯手找上了六扇門,想討要一個說法。但是,他們不僅沒要到說法,人頭還被掛在六扇門外示眾。”


    “從此之後,黑陽河就成了傳說。”


    “沒人知道怎麽去黑陽河,更沒人知道,被流放到那裏的術士最後的結局。”


    “時間一久,也就沒人提起黑陽河了。”


    我沉聲道:“兩百年時間,被流放黑陽河的術士應該不計其數。就沒人知道黑陽河怎麽走麽?”


    風若行道:“傳說是沒有人知道。”


    “相傳,六扇門捕快都在出行前一天,才能拿到通往黑陽河的地圖。”


    “等到他們回來的時候,都已經被抹掉了記憶。誰也不知道黑陽河怎麽走了。”


    “據說,六扇門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有人在路上劫走囚犯。”


    “而且……”


    風若行停頓一下才說道:“而且,我聽說,就算是六扇門捕快想在那條路上走個來回,也是九死一生。因為,路上死的人太多,那條路已經成了斷魂路。”


    風若行的話,我能理解。


    在古代,衙役押解流放的囚犯,可能是苦差,也可能是美差。


    古時候的流刑,動輒上千裏,甚至幾千裏。


    如果,被流放的是官員,或者富戶人家,肯定要給公差雇好車馬,帶足盤纏,送上孝敬。沿途上再有流放官員的門生故吏宴請,照拂,一趟下來公差不僅是好吃好喝,還能賺上一筆不小的銀子。


    換成被流放的是窮人,或者是舉族流放,那這上千裏路得一步步走過去。公差路上的吃喝,還得自己解決,錢花多了,上官還未必高興。這就成了苦差。


    不過,衙役不是沒有辦法應付這樣的苦差,走到窮山惡水的地方,把犯人推下山去,扔進河裏,或者幹脆一刀殺了,找個就近的縣衙去報備一下,就能回去交差了。


    流放期間因為水土不服,或者失足墜崖,落水而死的囚徒有的是。而且,囚犯沿途想要逃跑,衙役也有權將他們就地斬殺。


    再加上同行之間都知道這樣的規則,隻要衙役沒把屍體弄沒了,能證明自己不是私放囚犯,當地官員也懶得多問,隨便簽個條子就能抹了一條人命。


    囚犯常走的那幾條流放之路上,最容易鬧鬼。


    風若行的意思是:六扇門雖然隻有捕快,沒有衙役。但是,他們押解囚犯的時候,也會這麽做。


    術士的冤魂要是化成了厲鬼,可比普通的鬼魂要可怕得多。


    如果,那些鬼魂一直占據在通往陷陽河的路上,無論在陷陽河那裏是進是出,都是九死一生。那條路不是斷魂路,又是什麽?


    我想了半天才說道:“你們說,那條斷魂路真的存在嗎?”


    我坐直了身子道:“你想,如果那條路上盤踞著那麽多鬼怪冤魂,術道上,能沒有關於那些鬼怪的傳聞麽?”


    “我怎麽從來就沒聽說過這樣的傳說?”


    “還有,如果真有陷陽河的話。是誰在看守陷陽河?那些囚徒被送過去又是為了做什麽?”


    流放囚徒的終點一般都是牢城營之類的地方,囚徒過去也不是看押在那就算結束,通常都是在那裏做苦力,或者是與人為奴。


    如果陷陽河存在,那邊一定有一支軍隊看守囚徒!


    為什麽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樣的記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陽間借命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苗棋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苗棋淼並收藏陽間借命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