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琉璃隨父母應帖到崔府做客。
崔浩的母親,出自範陽盧氏,書禮之家,頗具大家風範。聽到他們到來,親自迎到階下。這位夫人端莊嫻靜,儀態端方,笑起來麵容溫柔,極是親切。
琉璃一見便喜歡上了這位崔夫人,甜甜地張口喊:“崔伯母好!”
粉琢玉砌的人,大眼靈動,鶯聲清脆,崔夫人一下子便笑開了顏:“引弦每每總說,得女當如琉璃一般才好。我身邊隻得浩兒一個,卻早早立院別讀,果然是女兒更招人愛!”
彎下腰來,伸過手來拉琉璃的手。
阿原抿嘴笑道:“她平日裏最是嘴甜會哄人。”
崔夫人笑道:“嘴甜的才更招人疼。”
拉著琉璃領著阿原往堂屋裏去,一邊跟阿原笑道,“年前知道你們過來,引弦說道你們裏裏外外要收拾,才趁著過年的這個時候請你們來坐坐。他們有從前的舊情誼,往後要勤加走動才是。”
話講得極是親熱,阿原於是笑著應。
進了堂屋才發現,原來裏麵已坐了數人。有大人有孩子,正熱熱鬧鬧地說笑成一團,雖然說笑,卻不嘈雜。
見崔夫人親自拉著琉璃的手,領了人進來,齊齊笑著看過來,陸陸續續便起了身。
崔夫人看了看阿原,笑著對那幾個夫人道:“莫要起來。隻管坐著。原是我的弟妹,夫家姓高,和引弦是舊友,情誼甚篤。幾位夫人莫要見外,沒得讓我這弟妹生了不自在。”
並不提秉淮的名諱。介紹得一派輕描淡抹又不讓人將阿原看輕。
她話是這樣說,座上的張司空夫人環娘已將這位高公秉淮的夫人打量了一番,見這位高夫人,衣飾雖不華麗,卻是麵上帶笑,落落大方,發上身上並無多的飾物,然而卻也不顯寒酸。一派的閑適自在,眾位夫人麵前一站,絲毫沒有畏縮輕慢。
暗暗點了點頭,心裏道,高公秉淮的家眷,隻這一點端方,便見了風骨。
於是出聲笑道:“我可沒覺得高夫人哪裏不自在。”
崔夫人便笑著對阿原介紹道:“這是當朝張司空的夫人,莫要小看了她,十年前在軍中也是個女中豪傑,巾幗將軍。”對手裏的琉璃笑道,“阿璃,你便喊她伯娘便是。”
琉璃隻覺這位張司空夫人直爽率性,也一樣討她歡喜,於是笑著張口脆甜地喊:“伯娘好!”
張司空夫人便“哎”了一聲,開口誇道:“這孩子長得玉雪可愛,小嘴一開,聲甜如蜜,將人喊得心都化軟了。這孩子,太招人喜歡,不給個見麵禮說不過去。”
一邊說著話一邊往身上摸,她一向少帶墜飾在身上,摸了半天,手上的玉鐲顏色重不適合孩子用,頭上金釵太俗氣,隻隨身掛著一個錢袋子裏央包著一兩顆金餜子,然而高公家的孩子,怎能賜金子?
立刻笑起來說道:“多可知道夫人們出門左一件右一身往頭上身上拾掇的好處了。這禮我今兒是送不出來了,回頭讓人送到府上去。”
阿原連忙辭謝。環娘有心結好,哪裏就給她辭了?
“我跟崔家夫人不見外,跟你自然也不見外。不入我的眼,張口要我還掂量給不給,入了我的眼的,不要我也能塞過去。”
一邊說,自己一邊笑。
然後指了指身邊的各位夫人,說道,“我給了,她們自然也不好意思不給。既然都要給,就給點帶意思的,別金子銀子玉什麽的往下擼。俗氣!一個個都是有家風有盛名的,誰家沒個拿得出手的雅物?”
崔浩的母親,出自範陽盧氏,書禮之家,頗具大家風範。聽到他們到來,親自迎到階下。這位夫人端莊嫻靜,儀態端方,笑起來麵容溫柔,極是親切。
琉璃一見便喜歡上了這位崔夫人,甜甜地張口喊:“崔伯母好!”
粉琢玉砌的人,大眼靈動,鶯聲清脆,崔夫人一下子便笑開了顏:“引弦每每總說,得女當如琉璃一般才好。我身邊隻得浩兒一個,卻早早立院別讀,果然是女兒更招人愛!”
彎下腰來,伸過手來拉琉璃的手。
阿原抿嘴笑道:“她平日裏最是嘴甜會哄人。”
崔夫人笑道:“嘴甜的才更招人疼。”
拉著琉璃領著阿原往堂屋裏去,一邊跟阿原笑道,“年前知道你們過來,引弦說道你們裏裏外外要收拾,才趁著過年的這個時候請你們來坐坐。他們有從前的舊情誼,往後要勤加走動才是。”
話講得極是親熱,阿原於是笑著應。
進了堂屋才發現,原來裏麵已坐了數人。有大人有孩子,正熱熱鬧鬧地說笑成一團,雖然說笑,卻不嘈雜。
見崔夫人親自拉著琉璃的手,領了人進來,齊齊笑著看過來,陸陸續續便起了身。
崔夫人看了看阿原,笑著對那幾個夫人道:“莫要起來。隻管坐著。原是我的弟妹,夫家姓高,和引弦是舊友,情誼甚篤。幾位夫人莫要見外,沒得讓我這弟妹生了不自在。”
並不提秉淮的名諱。介紹得一派輕描淡抹又不讓人將阿原看輕。
她話是這樣說,座上的張司空夫人環娘已將這位高公秉淮的夫人打量了一番,見這位高夫人,衣飾雖不華麗,卻是麵上帶笑,落落大方,發上身上並無多的飾物,然而卻也不顯寒酸。一派的閑適自在,眾位夫人麵前一站,絲毫沒有畏縮輕慢。
暗暗點了點頭,心裏道,高公秉淮的家眷,隻這一點端方,便見了風骨。
於是出聲笑道:“我可沒覺得高夫人哪裏不自在。”
崔夫人便笑著對阿原介紹道:“這是當朝張司空的夫人,莫要小看了她,十年前在軍中也是個女中豪傑,巾幗將軍。”對手裏的琉璃笑道,“阿璃,你便喊她伯娘便是。”
琉璃隻覺這位張司空夫人直爽率性,也一樣討她歡喜,於是笑著張口脆甜地喊:“伯娘好!”
張司空夫人便“哎”了一聲,開口誇道:“這孩子長得玉雪可愛,小嘴一開,聲甜如蜜,將人喊得心都化軟了。這孩子,太招人喜歡,不給個見麵禮說不過去。”
一邊說著話一邊往身上摸,她一向少帶墜飾在身上,摸了半天,手上的玉鐲顏色重不適合孩子用,頭上金釵太俗氣,隻隨身掛著一個錢袋子裏央包著一兩顆金餜子,然而高公家的孩子,怎能賜金子?
立刻笑起來說道:“多可知道夫人們出門左一件右一身往頭上身上拾掇的好處了。這禮我今兒是送不出來了,回頭讓人送到府上去。”
阿原連忙辭謝。環娘有心結好,哪裏就給她辭了?
“我跟崔家夫人不見外,跟你自然也不見外。不入我的眼,張口要我還掂量給不給,入了我的眼的,不要我也能塞過去。”
一邊說,自己一邊笑。
然後指了指身邊的各位夫人,說道,“我給了,她們自然也不好意思不給。既然都要給,就給點帶意思的,別金子銀子玉什麽的往下擼。俗氣!一個個都是有家風有盛名的,誰家沒個拿得出手的雅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