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孩子的崔玦是見過不少,然而當麵說得這樣直白,又寵得這樣理直氣壯的,也隻見過眼前這一個。
確乎又知道秉淮的秉性,向來是語來不藏話,意至直剖心。且阿璃這孩子雖被嬌寵,卻分外招人喜歡,似乎寵一寵也不是什麽過份的事情。本心裏覺得,如果他有這樣一個嬌嫩可人的女兒,大約也隻有狠著寵的份了。
因此隻是笑。
其實心中未必不知道,秉淮之所以說那麽一番話,一來確實是疼受琉璃,二來大約也有暗透心意的意思。秉淮就從前就和他誌向不同,他執衷於功業,秉淮則恰恰相反,正喜歡閑雲野鶴。他自己其實也知道,跟皇上走得近,是機會,也是冒險,秉淮是深諳此點,所以沒有跟他結親的意思。
崔玦心裏明白秉淮的意思,麵上卻沒有露出來。現在孩子都還小,將來的事情至少要十年之後才能知曉,誰知道中間會有什麽變故呢?
從茶架上取茶的阿原聽了丈夫的話,帶著幾分不好意思,跟崔玦說道:“兄長莫笑話。自從家裏有了阿璃,他一整日沒有別的心思,隻是寵著慣著。好在阿璃還懂事,也算乖巧,否則不知道要被他慣成什麽樣子了。”
崔玦笑道:“他這是在跟我炫耀。從前我們同師授業,同窗讀書,他便說將來膝下相繞的,若是女兒,便是他手中至寶,定百般嬌寵。若是男兒,便是他所使勞力,要打發他田間畦上。浮名功利本不是他所求,如今他如願以償,得了玉砌粉琢的女兒,自然要炫耀一番。”
把阿原說得笑了:“他也隻在兄長麵前,還有幾分孩子氣。隻是當著晚輩的麵,也不怕被笑話。”
秉淮攬著阿璃,笑道:“做人,本該如我一般灑脫自在,有何笑話?”
低下頭對阿璃說道,“阿璃,阿爹正要教你,與人相處,雖講多與人為善,少與人結怨,然而也不必違心而為,強意附合。正所謂,不背世禮,不違本心,悅人悅己,方是正解。”
阿原覺得丈夫簡直是要將女兒往異數上帶。女孩子家,自該安分乖巧,懂事明理。他們本來也是怕誤了琉璃的終身,因此才決意從南邊過來。卻被丈夫拐帶得隻管隨意,不知禮節,哪還了得?
急忙將茶往秉淮麵前一放,說道:“北地最重禮儀,我正要教女兒規矩,你且莫縱容了她,學了你的不羈,惹了別人閑話。茶已備好,炭已入爐,你且去煮茶,莫要再對女兒施教了。”
秉淮嗬嗬笑了,將女兒抱起來,交到阿原懷裏:“來,阿璃且跟著你阿娘,看阿爹如何煮茶。彈琴,煮茶,賞景,此乃人生三大雅事,怎可不學?”
崔玦笑道:“你這般說了,這煮茶雖不是一時之功,卻要跟著學上一學。”
阿原說道:“兄長莫信他。他是閑來無事閑琢磨。兄長自有一身事務忙,哪裏就像他一般慢慢煮茶品茶了?”
饒是如此說著,還是輕輕將阿璃放在織毯上,去茶架上取了成套的瀝杯蓋碗,林林總總桌上擺開,一些器具崔玦父子並元韜俱不認識,也不曾見。
崔玦心裏便想,這些年,秉淮果真是一心做閑野之人,這些器具不知道花了多少時間淘來的。
元韜卻看著桌上的精細白瓷蓋碗心中納罕。剛才在琉璃處看到的聶阿姆所說高公自行燒製的越瓷茶盞已令他意外,這從未見過的精細白瓷如此細膩光潔,前所不見,莫非也是他自己燒製?
崔浩平時在家裏也看父親飲茶,閑來父親也興起親自動手煮茶。茶自是好茶,然而卻從未像高家叔叔煮茶這樣來得精細。隻看用的器具、擺的物什,就知道自己所知道的煮茶之道,實在簡之又簡。
自北地定都,生活安寧,北地權貴富庶,日漸附庸風雅,一樣學著前朝相聚煮茶,談詩論賦,品評風骨。風景佳處,也是牛車儀仗,踏春賞秋。
秉淮炭爐上置了鍋,開始煮水。
一邊回頭衝阿原懷中的阿璃招手道:“阿璃過來看看,也學一學阿爹如何煮茶。”
阿璃眨眨眼睛,說了一句:“我不學。我隻看。阿爹煮了茶,自然會分茶給我喝。”
一句話說得崔玦笑起來,調侃秉淮道:“你自詡灑脫不羈,我看阿璃才真正出了境界。你就是那出力的,她才是那勞心的。阿璃不得了,我看以後是個受人供養的,比你阿爹還要有福。”
秉淮被女兒打了臉,卻不生氣,無奈地搖搖頭笑道:“不學也罷。”
語氣中頗帶寵溺。
崔玦指著指手下的茶桌,說道:“這茶桌,一看便是百年紅木,且這上樹紋形似人臉,結節如目,這木頭,怕是尋了不少時候吧?”
秉淮說道,“這茶桌,原是這聶家舊宅的。聶公取材用物,倒是深得我心。可惜一場戰亂,毀了許多物什。這宅子能完整保留下來,還能存得這一方茶桌,已是十分難得。”
話語間,不免滿是惋惜之意。想當初,聶家那般豐實的家底,這宅子裏的物什定是少不了的。戰亂頻仍,不光是人遭禍,連物什也難以保存。懂眼的,還能搶去置於自家,最怕的那些未見過世麵愚昧無知的,一把火將所有物什燒個幹淨。
崔玦看秉淮心疼感歎的樣子,便有意無意地說道:“北地如果消了四鄰侵擾,以後再無戰亂,便不會再有這等憾事發生了。”
秉淮雖然早已料到,崔玦此來,必會有一番遊說,沒想到這樣快就給他抓住了話題。隻是崔玦在北魏皇帝跟前正是得用之人,他這番勸說,不知道是他自己的意思還是那皇帝的意思。
他當然不想如崔玦一般,將身家性命賣給北魏皇帝,從此榮也是他給,辱也是他給。他來北地,不過是為了將來琉璃能找一門好親。與達官貴人們交往自是免不了,至於皇帝那邊,自然是能避就避。
於是說道:“想分的是這些人,想合的還是那些人。分久則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總有那些人的私心。既有私心,怎能安寧?”
阿原這時在旁邊笑道:“水都要滾了,卻隻顧說這些作什麽?”
琉璃在旁邊拿著小扇子,說道:“阿爹平裏日隻煮茶不愛理人。如今理人了,卻將茶煮忘了。”
崔玦笑道:“你阿爹可不是不愛理人。而是要看是不是愛理的人。”
一下子說得琉璃歡快地笑起來:“我知道。那阿爹最喜歡理的人便是我!”
確乎又知道秉淮的秉性,向來是語來不藏話,意至直剖心。且阿璃這孩子雖被嬌寵,卻分外招人喜歡,似乎寵一寵也不是什麽過份的事情。本心裏覺得,如果他有這樣一個嬌嫩可人的女兒,大約也隻有狠著寵的份了。
因此隻是笑。
其實心中未必不知道,秉淮之所以說那麽一番話,一來確實是疼受琉璃,二來大約也有暗透心意的意思。秉淮就從前就和他誌向不同,他執衷於功業,秉淮則恰恰相反,正喜歡閑雲野鶴。他自己其實也知道,跟皇上走得近,是機會,也是冒險,秉淮是深諳此點,所以沒有跟他結親的意思。
崔玦心裏明白秉淮的意思,麵上卻沒有露出來。現在孩子都還小,將來的事情至少要十年之後才能知曉,誰知道中間會有什麽變故呢?
從茶架上取茶的阿原聽了丈夫的話,帶著幾分不好意思,跟崔玦說道:“兄長莫笑話。自從家裏有了阿璃,他一整日沒有別的心思,隻是寵著慣著。好在阿璃還懂事,也算乖巧,否則不知道要被他慣成什麽樣子了。”
崔玦笑道:“他這是在跟我炫耀。從前我們同師授業,同窗讀書,他便說將來膝下相繞的,若是女兒,便是他手中至寶,定百般嬌寵。若是男兒,便是他所使勞力,要打發他田間畦上。浮名功利本不是他所求,如今他如願以償,得了玉砌粉琢的女兒,自然要炫耀一番。”
把阿原說得笑了:“他也隻在兄長麵前,還有幾分孩子氣。隻是當著晚輩的麵,也不怕被笑話。”
秉淮攬著阿璃,笑道:“做人,本該如我一般灑脫自在,有何笑話?”
低下頭對阿璃說道,“阿璃,阿爹正要教你,與人相處,雖講多與人為善,少與人結怨,然而也不必違心而為,強意附合。正所謂,不背世禮,不違本心,悅人悅己,方是正解。”
阿原覺得丈夫簡直是要將女兒往異數上帶。女孩子家,自該安分乖巧,懂事明理。他們本來也是怕誤了琉璃的終身,因此才決意從南邊過來。卻被丈夫拐帶得隻管隨意,不知禮節,哪還了得?
急忙將茶往秉淮麵前一放,說道:“北地最重禮儀,我正要教女兒規矩,你且莫縱容了她,學了你的不羈,惹了別人閑話。茶已備好,炭已入爐,你且去煮茶,莫要再對女兒施教了。”
秉淮嗬嗬笑了,將女兒抱起來,交到阿原懷裏:“來,阿璃且跟著你阿娘,看阿爹如何煮茶。彈琴,煮茶,賞景,此乃人生三大雅事,怎可不學?”
崔玦笑道:“你這般說了,這煮茶雖不是一時之功,卻要跟著學上一學。”
阿原說道:“兄長莫信他。他是閑來無事閑琢磨。兄長自有一身事務忙,哪裏就像他一般慢慢煮茶品茶了?”
饒是如此說著,還是輕輕將阿璃放在織毯上,去茶架上取了成套的瀝杯蓋碗,林林總總桌上擺開,一些器具崔玦父子並元韜俱不認識,也不曾見。
崔玦心裏便想,這些年,秉淮果真是一心做閑野之人,這些器具不知道花了多少時間淘來的。
元韜卻看著桌上的精細白瓷蓋碗心中納罕。剛才在琉璃處看到的聶阿姆所說高公自行燒製的越瓷茶盞已令他意外,這從未見過的精細白瓷如此細膩光潔,前所不見,莫非也是他自己燒製?
崔浩平時在家裏也看父親飲茶,閑來父親也興起親自動手煮茶。茶自是好茶,然而卻從未像高家叔叔煮茶這樣來得精細。隻看用的器具、擺的物什,就知道自己所知道的煮茶之道,實在簡之又簡。
自北地定都,生活安寧,北地權貴富庶,日漸附庸風雅,一樣學著前朝相聚煮茶,談詩論賦,品評風骨。風景佳處,也是牛車儀仗,踏春賞秋。
秉淮炭爐上置了鍋,開始煮水。
一邊回頭衝阿原懷中的阿璃招手道:“阿璃過來看看,也學一學阿爹如何煮茶。”
阿璃眨眨眼睛,說了一句:“我不學。我隻看。阿爹煮了茶,自然會分茶給我喝。”
一句話說得崔玦笑起來,調侃秉淮道:“你自詡灑脫不羈,我看阿璃才真正出了境界。你就是那出力的,她才是那勞心的。阿璃不得了,我看以後是個受人供養的,比你阿爹還要有福。”
秉淮被女兒打了臉,卻不生氣,無奈地搖搖頭笑道:“不學也罷。”
語氣中頗帶寵溺。
崔玦指著指手下的茶桌,說道:“這茶桌,一看便是百年紅木,且這上樹紋形似人臉,結節如目,這木頭,怕是尋了不少時候吧?”
秉淮說道,“這茶桌,原是這聶家舊宅的。聶公取材用物,倒是深得我心。可惜一場戰亂,毀了許多物什。這宅子能完整保留下來,還能存得這一方茶桌,已是十分難得。”
話語間,不免滿是惋惜之意。想當初,聶家那般豐實的家底,這宅子裏的物什定是少不了的。戰亂頻仍,不光是人遭禍,連物什也難以保存。懂眼的,還能搶去置於自家,最怕的那些未見過世麵愚昧無知的,一把火將所有物什燒個幹淨。
崔玦看秉淮心疼感歎的樣子,便有意無意地說道:“北地如果消了四鄰侵擾,以後再無戰亂,便不會再有這等憾事發生了。”
秉淮雖然早已料到,崔玦此來,必會有一番遊說,沒想到這樣快就給他抓住了話題。隻是崔玦在北魏皇帝跟前正是得用之人,他這番勸說,不知道是他自己的意思還是那皇帝的意思。
他當然不想如崔玦一般,將身家性命賣給北魏皇帝,從此榮也是他給,辱也是他給。他來北地,不過是為了將來琉璃能找一門好親。與達官貴人們交往自是免不了,至於皇帝那邊,自然是能避就避。
於是說道:“想分的是這些人,想合的還是那些人。分久則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總有那些人的私心。既有私心,怎能安寧?”
阿原這時在旁邊笑道:“水都要滾了,卻隻顧說這些作什麽?”
琉璃在旁邊拿著小扇子,說道:“阿爹平裏日隻煮茶不愛理人。如今理人了,卻將茶煮忘了。”
崔玦笑道:“你阿爹可不是不愛理人。而是要看是不是愛理的人。”
一下子說得琉璃歡快地笑起來:“我知道。那阿爹最喜歡理的人便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