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叔父的女兒,名字喚作琉璃,今年四歲……”崔浩一邊走,一邊跟元韜解釋。
元韜的興趣顯然更在一路經過的院落布置上。
高家這宅子,他知道曾經是前朝先儒聶如方住過的宅子,後來聶家發達,修了新宅,舉家遷走。這舊宅子一直有人打理,從未倒手。後遭戰亂,聶家逃的逃,亡的亡,這宅子也被搶掠一空。卻不想最後竟成了高家的宅子。
一路走來,元韜見這宅子,除了必要的修繕,並未做何翻新。所經走廊,柱子上還看得見斑駁剝痕,院落中零落堆著幾處假山,隨意擺著幾盆虯梅盆景。那一石一盆,和這宅子一樣,帶著古舊的味道,俱得天然,全無雕飾。再有雪於旁邊隨意一堆,頗得野趣,倒有意境,未有精工細琢,卻流露了自然閑適之意。
元韜走在這院落廊間,倒有行在野外,看閑山野景之感。
一路走得興致勃勃,崔浩說了什麽倒沒有在意。
侍女引慧領著,轉過一道門,說聲:“兩位公子這邊請。”
便進了一個小院。
這個院子委實不大,三間的正房,旁側是一個兩間的小東廂。
西側靠牆邊靠著一架木梯,那木梯也似有些年紀,顯得有些灰意。
梯子下麵吊著一架木製秋千,木質卻是新的,上麵落了雪,並未清掃,剛進來時還有一隻雀聞人聲而起,飛過牆外去。
元韜看這院子布局卻十分有意思。
四四方方的院內,青磚鋪開的小道曲曲折折將不大的院子分了數塊出來,大約因為新搬來的緣故,中間空地並無種植,又怕院子太過蕭條,便在牆角擺了一個盆開得豔紅的梅。
中間的一塊空地上隨意地扔著小孩子家使用的趁手小鏟,旁邊立著一個頭大如鬥卻並不規整的雪人,黑洞洞兩隻眼睛和紅通通的鼻頭,身子大約是還沒來得及做完整,隻堆了一堆雪,各在一側倒紮了一隻掃把,卻似招手歡迎的樣子。
如此童趣,看得元韜直想笑。
往前走,正房廊前左側有一棵胳膊粗的棗樹,應該是從前宅子裏就有的。冬寒葉落,隻剩禿枝,然而不知誰的巧心思,上麵掛了數個通紅的小拳頭大的紅燈籠,遠遠望著仿佛是樹上結的果子,倒也惹眼。
樹最下麵一人高的枝子上,又掛了一掛風鈴,風過鈴響,一片輕巧碰玉之聲。
元韜聽得那聲清脆悅耳,帶著玉聲,注目看去,不細看,並不知道,細看過後,發現那風鈴卻是青白玉片所製。元韜平日沒少見了玉石古玩,看那玉清透質密,不覺有些愕然。
引慧領著二人穿著側廊近到正房門前,在門口對裏麵輕笑道:“小姐,有客到了。”
便聽裏麵清脆如那樹下碰玉之聲:“是崔家哥哥來了麽?”
語氣多少歡快欣喜。
便聽裏麵腳步輕盈,不過一刻,門打開,一襲清爽的暖意撲麵。
開門的,卻是一位婦人,麵慈含笑,後麵跟著的,才是琉璃。
元韜看這琉璃,個子小小,堪堪及他胸口的樣子。
頭上一左一右梳著兩個抓髻,下麵細碎的頭發似是難以梳理,便散在了頸後。
因著房中暖和,琉璃隻穿了水藍色的寬袖夾襖,襖底壓著暗線。夾襖做得稍長,及到膝間,下麵是件顏色稍淺的及腳羅裙,腳上蹬著一雙與襖同色的鞋子。那鞋子和長襖一樣,並不花哨,上下望著一水的藍,配上白白嫩嫩的琉璃的小臉,素淨中便見了雅致。
元韜從前並不注意女子的穿著,卻是第一次將一個女孩子打量了一番,還隻是個小姑娘。想這南邊來的女孩子,滿是水潤嬌嫩,又嬌小可人,果然與北地女孩子不一樣。
那婦人見門前竟然是兩位公子,有些意外,不過臉上笑意盈然,施禮說道:“奴婢聶氏,是小姐的奶姆。外麵冷,兩位公子裏麵請坐。”
元韜隨著崔浩進了房,門一關,裏麵的暖意如春風裹麵一般。
站定了,才發現,裏麵何止是暖意如春,這一室的花開葉綠,也堪比春天了。
隻見這屋裏,大大小小,錯落有致擺放的,都是各式盆栽綠植,和外麵相比,簡直是一冬一春,兩個世界。
桌上正有一簇雅蒜開得正盛,白瓣黃蕊,如玉玲瓏,溢著撲鼻的清香。
元韜注意到那雅蒜的淺盤卻是清透的白色,做成巨大的貝殼形狀,上麵螺紋清晰可見,和那簇花倒是相得益彰。
走到近前細一看,才發現那淺盤卻也是白玉雕成,且這玉細膩柔和,清澈透亮,如此一大塊,竟全無瑕疵。
聶阿姆看元韜注意那花,便說道:“南邊四季常綠,我們老爺怕小姐不習慣這邊冬天蕭條,因此房中多擺綠植。雖出門不便,這房中還算有景致可看。”
這哪裏是還算有景致可看,簡直是太有景致可看了。
尋慧這時笑著對阿璃和聶阿姆說道:“崔家老爺在前院和老爺說話,老爺著奴婢引了崔公子和元公子過來。”
元韜是首次登門,阿璃自不認識。
崔浩忙給琉璃介紹元韜:“阿璃,這是元家哥哥,姓元,名韜,跟我一處讀書的。”
既是一處讀書,初次登門又巴巴地領來,自是親近的好友。
琉璃甚是乖巧地問好:“元家哥哥好!元家哥哥和崔哥哥請坐!聶阿姆備了茶,兩位哥哥請稍坐喝杯茶。”
元韜聽著這軟糯青玉之聲,又兼眼前一雙眼睛如秋水輕動,尤其臉兩側的小梨渦,如滿蘊蜜汁要溢出來的樣子。
隻覺得這小姑娘,隻聽聲音先讓人愛上幾分,再看其人便忍不住要親近一番。
元韜家裏有姐有妹,身邊來去侍女無數,卻從未見有女子如琉璃一般,未相處先招了幾分喜愛讓心軟軟地暖。
他向來是豪邁直爽的性子,於是笑道:“我家裏諸多姐妹,卻竟然沒有一個如阿璃一般可心的。”
元韜的興趣顯然更在一路經過的院落布置上。
高家這宅子,他知道曾經是前朝先儒聶如方住過的宅子,後來聶家發達,修了新宅,舉家遷走。這舊宅子一直有人打理,從未倒手。後遭戰亂,聶家逃的逃,亡的亡,這宅子也被搶掠一空。卻不想最後竟成了高家的宅子。
一路走來,元韜見這宅子,除了必要的修繕,並未做何翻新。所經走廊,柱子上還看得見斑駁剝痕,院落中零落堆著幾處假山,隨意擺著幾盆虯梅盆景。那一石一盆,和這宅子一樣,帶著古舊的味道,俱得天然,全無雕飾。再有雪於旁邊隨意一堆,頗得野趣,倒有意境,未有精工細琢,卻流露了自然閑適之意。
元韜走在這院落廊間,倒有行在野外,看閑山野景之感。
一路走得興致勃勃,崔浩說了什麽倒沒有在意。
侍女引慧領著,轉過一道門,說聲:“兩位公子這邊請。”
便進了一個小院。
這個院子委實不大,三間的正房,旁側是一個兩間的小東廂。
西側靠牆邊靠著一架木梯,那木梯也似有些年紀,顯得有些灰意。
梯子下麵吊著一架木製秋千,木質卻是新的,上麵落了雪,並未清掃,剛進來時還有一隻雀聞人聲而起,飛過牆外去。
元韜看這院子布局卻十分有意思。
四四方方的院內,青磚鋪開的小道曲曲折折將不大的院子分了數塊出來,大約因為新搬來的緣故,中間空地並無種植,又怕院子太過蕭條,便在牆角擺了一個盆開得豔紅的梅。
中間的一塊空地上隨意地扔著小孩子家使用的趁手小鏟,旁邊立著一個頭大如鬥卻並不規整的雪人,黑洞洞兩隻眼睛和紅通通的鼻頭,身子大約是還沒來得及做完整,隻堆了一堆雪,各在一側倒紮了一隻掃把,卻似招手歡迎的樣子。
如此童趣,看得元韜直想笑。
往前走,正房廊前左側有一棵胳膊粗的棗樹,應該是從前宅子裏就有的。冬寒葉落,隻剩禿枝,然而不知誰的巧心思,上麵掛了數個通紅的小拳頭大的紅燈籠,遠遠望著仿佛是樹上結的果子,倒也惹眼。
樹最下麵一人高的枝子上,又掛了一掛風鈴,風過鈴響,一片輕巧碰玉之聲。
元韜聽得那聲清脆悅耳,帶著玉聲,注目看去,不細看,並不知道,細看過後,發現那風鈴卻是青白玉片所製。元韜平日沒少見了玉石古玩,看那玉清透質密,不覺有些愕然。
引慧領著二人穿著側廊近到正房門前,在門口對裏麵輕笑道:“小姐,有客到了。”
便聽裏麵清脆如那樹下碰玉之聲:“是崔家哥哥來了麽?”
語氣多少歡快欣喜。
便聽裏麵腳步輕盈,不過一刻,門打開,一襲清爽的暖意撲麵。
開門的,卻是一位婦人,麵慈含笑,後麵跟著的,才是琉璃。
元韜看這琉璃,個子小小,堪堪及他胸口的樣子。
頭上一左一右梳著兩個抓髻,下麵細碎的頭發似是難以梳理,便散在了頸後。
因著房中暖和,琉璃隻穿了水藍色的寬袖夾襖,襖底壓著暗線。夾襖做得稍長,及到膝間,下麵是件顏色稍淺的及腳羅裙,腳上蹬著一雙與襖同色的鞋子。那鞋子和長襖一樣,並不花哨,上下望著一水的藍,配上白白嫩嫩的琉璃的小臉,素淨中便見了雅致。
元韜從前並不注意女子的穿著,卻是第一次將一個女孩子打量了一番,還隻是個小姑娘。想這南邊來的女孩子,滿是水潤嬌嫩,又嬌小可人,果然與北地女孩子不一樣。
那婦人見門前竟然是兩位公子,有些意外,不過臉上笑意盈然,施禮說道:“奴婢聶氏,是小姐的奶姆。外麵冷,兩位公子裏麵請坐。”
元韜隨著崔浩進了房,門一關,裏麵的暖意如春風裹麵一般。
站定了,才發現,裏麵何止是暖意如春,這一室的花開葉綠,也堪比春天了。
隻見這屋裏,大大小小,錯落有致擺放的,都是各式盆栽綠植,和外麵相比,簡直是一冬一春,兩個世界。
桌上正有一簇雅蒜開得正盛,白瓣黃蕊,如玉玲瓏,溢著撲鼻的清香。
元韜注意到那雅蒜的淺盤卻是清透的白色,做成巨大的貝殼形狀,上麵螺紋清晰可見,和那簇花倒是相得益彰。
走到近前細一看,才發現那淺盤卻也是白玉雕成,且這玉細膩柔和,清澈透亮,如此一大塊,竟全無瑕疵。
聶阿姆看元韜注意那花,便說道:“南邊四季常綠,我們老爺怕小姐不習慣這邊冬天蕭條,因此房中多擺綠植。雖出門不便,這房中還算有景致可看。”
這哪裏是還算有景致可看,簡直是太有景致可看了。
尋慧這時笑著對阿璃和聶阿姆說道:“崔家老爺在前院和老爺說話,老爺著奴婢引了崔公子和元公子過來。”
元韜是首次登門,阿璃自不認識。
崔浩忙給琉璃介紹元韜:“阿璃,這是元家哥哥,姓元,名韜,跟我一處讀書的。”
既是一處讀書,初次登門又巴巴地領來,自是親近的好友。
琉璃甚是乖巧地問好:“元家哥哥好!元家哥哥和崔哥哥請坐!聶阿姆備了茶,兩位哥哥請稍坐喝杯茶。”
元韜聽著這軟糯青玉之聲,又兼眼前一雙眼睛如秋水輕動,尤其臉兩側的小梨渦,如滿蘊蜜汁要溢出來的樣子。
隻覺得這小姑娘,隻聽聲音先讓人愛上幾分,再看其人便忍不住要親近一番。
元韜家裏有姐有妹,身邊來去侍女無數,卻從未見有女子如琉璃一般,未相處先招了幾分喜愛讓心軟軟地暖。
他向來是豪邁直爽的性子,於是笑道:“我家裏諸多姐妹,卻竟然沒有一個如阿璃一般可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