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共和國第三裝甲師繞過欽敦江,在緬甸西北部邊境小鎮欣貝延等待補充油料。
此時英印軍第四軍的第17師已經撤回了因帕爾。第三裝甲師被欽敦江攔阻,不得不繞行,這個事情使南華陸軍總參謀部意識到裝甲部隊嚴重依靠後勤補給,印度境內縱橫交錯的河流將會極大限製裝甲部隊的機動。
失去了機動能力,裝甲部隊就成了紙老虎。基於這種考慮,需要盡快調遣至少兩個步兵師抄近路進入印度境內,攻打因帕爾。
於是剛進駐仰光、曼德勒的第一集團軍第一師、第二師就被調到了欽敦江畔。
隨後過來的還有水上飛行三師,有了水上飛行三師的大批運5、別—6水上飛機,就不用耗費體力在欽敦江上架設橋梁了,這樣也節省了時間。
利用水上飛機的輸送能力,花費了一天的時間兩個師的人員裝備總算到了欽敦江,跨過欽敦江沿著通往因帕爾的兩條簡易公路,兩個師兵分兩路向因帕爾挺進。
一師最先到達因帕爾南部城市久拉金德布爾。英印軍第17師將第48旅布置在這個小城,一師一路上全靠步行,走的筋疲力盡,休息了兩個多小時,養足精神後對久拉金德布爾發起了進攻。
一師休息的時候,水上飛行三師的數架水上飛機對英印軍第48旅的防禦工事、兵力部署進行了輪番偵查,發現了敵軍布置在陣地西北的一個山炮陣地,數十架運5水上飛機對其進行了數次空襲,摧毀了英印軍的炮兵陣地。
這時第一師已經養足了精神,恢複了體力,於是派出兩個連以排為單位對敵軍發起了試探性的進攻,發現敵軍在陣地前布設了雷區。
安南人組成的工兵隊在迫擊炮和飛機的掩護下,使用爆破筒在雷區中開辟出來數條通道。
在剛才的炮擊和飛機的空襲下,試探性進攻中敵軍暴露的機槍火力也被基本摧毀,另外排雷過程中,各部隊還派出狙擊手和配備火箭筒、無後坐力炮的老兵掩護安南工兵,安裝了高倍瞄準鏡的狙擊步槍可以將子彈射入雷區後麵的石頭堆砌起來的碉堡,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打靶一樣不斷將敵軍的碉堡摧毀,這種多方位的掩護措施起到了明顯的效果。
敵軍臨時構建的工事未等一師發動正式進攻就已經分崩離析。隨後就是類似日軍那種炮兵轟、步兵衝的戰術了,南華共和國的三個集團軍,迫擊炮已經配備到了營級作戰單位。
一師三個團共有九個迫擊炮連,除了這九個配備60、82迫擊炮的迫擊炮連外,師屬迫擊炮營還裝備36門六零迫擊炮、18門82迫擊炮、12門120毫米迫擊炮。
一師所有的迫擊炮開火的時候,其火力強度非同尋常,就連運5水上飛機也認為自己沒有必要參戰了。
工兵排雷的過程中英印軍前沿陣地的機槍工事就被打得差不多了,這一通炮火過後,還能剩下什麽呢?
三個營分別從雷區中的三條通道衝殺過去,不時有遺漏的或者太靠近前沿陣地無法排除的地雷發生爆炸,但戰士們毫無畏懼,對身旁戰友四處橫飛的殘肢斷臂視若無睹,依然一往無前地往前衝殺,要知道派出去的這三個營可都是多年征戰、劫後餘生的老兵。
戰士們一邊衝鋒,一邊扣動ak47的扳機,子彈狂風暴雨般潑向敵軍戰壕,那些未曾被迫擊炮彈炸死的英印軍士兵剛露出頭射擊,往往隻打出一發子彈腦袋就被密集的子彈打爆了。
三個營的老兵僅僅一個衝鋒就把英印軍前沿陣地突破了,第二道防線的敵軍看見中國人衝殺過來,立即崩潰了,機靈的將武器舉過頭頂繳械投降,蠢笨的試圖轉身逃跑或者負隅頑抗,卻被冰雹一樣砸過來的子彈打成了篩子。
就在這時二師到達了久拉金德布爾的西側,距離英印軍第48旅陣地五十多裏的一個高地附近,高地下邊有簡易公路通往因帕爾,這條公路是英印軍第48旅撤往因帕爾的必經之路。
二師在來的路上就知道僅憑一師就能在短時間內幹翻英印軍在久拉金德布爾布置的防線,所以他們直接去攔截英印軍的後路。
一師三個營老兵過來的太快了,英印軍第48旅旅長未來得及將預備隊派到第三道防線,第三道防線就被突破了,大批潰兵像潮水一樣向後奔逃,第48旅旅長擊斃了幾個印度士兵,試圖攔住潰兵,卻被憤怒的印度士兵舉槍打死,這更加重了部隊的混亂。
英印軍第48旅的潰兵在水上飛機和一師的追殺下逃竄到二師埋伏的地方,迎接他們的是高地上鋪天蓋地地的炮彈、子彈,前有攔阻,空中有飛機肆虐,後麵還有追兵趕來,英印軍士兵扔下武器做了俘虜。
下午一師、二師正在打掃戰場,派出去執行向西北、西南方向執行偵察任務的運5水上飛機帶回來一個驚人的消失,大批英印軍正分別從希爾傑爾和艾藻爾向這裏趕來。
隨後又派出大批水上飛機前往這兩個方向進行詳細偵查,大致搞清了敵軍的兵力,距離久拉金德布爾的路程。
其中,從西南方向艾藻爾過來的英印軍將近一個師,其前鋒距離這裏約有一百多裏地,從希爾傑爾趕過來的敵軍約有五個師、一個重炮旅,其步兵中裝備了一定數量的坦克、卡車,其先頭部隊距離這裏僅有不到七十多裏地了。
敵軍有六個師,而己方隻有兩個師,更要命的是英印軍還有重炮旅、坦克,無論火力還是人數上都遠遠超過了一師和二師。
幸好水上飛行三師可以進行空中支援,並且第三裝甲師正在向這邊趕過來,隻要水上飛行三師能夠打掉英印軍的重炮旅,一師和二師就有把握在第三裝甲師趕到這裏之前,守住久拉金德布爾。
時間緊迫,水上飛行三師集中所有的運5水上飛機和別—6水上飛機向希爾傑爾方向飛過去。
希爾傑爾通往久拉金德布爾的公路上,黑壓壓一眼望不到頭的英印軍隊伍緩緩地移動著,在那些印度炮灰之後是一輛輛卡車,因為前麵的大部隊行進緩慢,後麵車廂裏裝滿炮兵或者炮彈,車廂後拖曳著重炮的卡車不得不減慢速度,這令那些卡車司機十分惱火,不停地按喇叭,催促前前麵的士兵,可是那些傻乎乎的印度士兵卻對他們的惱火渾然不覺。
帶領這些印度士兵的英國軍官似乎也覺得隊伍走得實在太慢了,命令幾名印度軍官加快行軍速度,印度軍官一邊大聲謾罵著,一邊掄起鞭子抽打部下,隊伍行進的速度這才快起來。
英印軍部隊正在公路上行進,近百架運5水上飛機、別—6水上飛機組成的機群鋪天蓋地地從遠處天空飛過來,就像一大片陰雲遮住了一大片天空。
英印軍在吉大港的飛機早在數天前就被中國人的飛機全部擊毀了,那種一戰中的雙翼機根本就不是中國人的飛機的對手,而且數量也隻有數十架。
雖然英國飛行員表現得很英勇,無奈飛機太落後了,空戰僅持續了十多分鍾,吉大港的英國飛機就全部被擊落。
英國在印度西北邊境已經沒有飛機了,即使傻瓜也能知道一定就是中國人的水上飛機。
先頭部隊是吉大港的駐軍,接連遭受過日軍航母艦載機和中國水上飛機的蹂躪,知道飛機的厲害,公路上亂作一團,驚慌失措的士兵跑下公路,四處尋找隱蔽的地方。
重炮旅的卡車駛下公路,卡車車廂裏裝的滿滿登登的印度士兵不顧危險從卡車上跳下去,卻堵住了後麵的卡車前進的道路,爭吵、謾罵中,近百架飛機飛到了這些卡車的頭頂,一枚枚一百公斤的燃燒彈從機腹拋下來,在天空劃出一條斜線,從最初的小黑點最後變得纖毫畢現。
轟轟轟……不斷有燃燒彈在地麵爆炸,高空投擲炸彈精確度很差,不過近百架每架投擲五枚,那就是將近五百枚。
而且燃燒彈掉在地麵爆炸後火焰四處飛濺,能夠將很遠的燃燒物引燃,這樣引燃卡車的幾率就極大地提高了。
幾輛卡車被四處飛濺的火焰引燃,卡車上來不及跳下去的士兵身子沾上火焰痛的狼哭鬼嚎,一輛卡車裹挾著火焰失去了控製在公路下麵橫衝直撞,接連撞到了幾個奔逃的士兵,幾名印度士兵從近旁舉著步槍向卡車射擊,打死了因驚慌而失去理智的司機,但卡車依然在往前飛奔,直到撞在了一株異常粗大的樹幹上,將樹幹攔腰撞斷才總算停下來。
卡車傾翻在地上,車身上的大火卻更加旺盛了,終於那些印度士兵聽到一聲巨響從卡車傾翻的地方傳過來,一團巨大的火光騰空而起,卡車在爆炸聲中零部件淩空飛舞。
運5水上飛機載彈量有限,第一波攻擊中就扔光了燃燒彈,不過沒有燃燒彈,他們可以使用機槍掃射,將那些拖曳重炮的卡車擊毀。
第三水上飛行師擁有三十多架別---6水上飛機,這種飛機載彈量很大,可以往複進行很多輪空襲,有不少運5水上飛機彈藥耗盡返回久拉金德布爾城附近的水上碼頭補充燃燒彈和機槍子彈,用不了多長時間這些飛機便會再次殺回來,繼續蹂躪英印軍的重炮部隊。
而陸陸續續有運5水上飛機返回去的時候,那些大個頭的別---6水上飛機卻依舊在天空展示著令英印士兵魂飛魄散的威力。
燃燒彈重點關照的地方已經變成了一片火海,卡車、樹木、人體……但凡能夠燃燒的都在燃燒,一股股濃煙直接雲天,偶爾炮彈被炙熱高溫引爆,劇烈的爆炸驚天動地,大地仿佛都在搖晃,即便在高空都能嗅到濃烈的焦糊氣味,感受到爆炸帶來的震撼。
此時英印軍第四軍的第17師已經撤回了因帕爾。第三裝甲師被欽敦江攔阻,不得不繞行,這個事情使南華陸軍總參謀部意識到裝甲部隊嚴重依靠後勤補給,印度境內縱橫交錯的河流將會極大限製裝甲部隊的機動。
失去了機動能力,裝甲部隊就成了紙老虎。基於這種考慮,需要盡快調遣至少兩個步兵師抄近路進入印度境內,攻打因帕爾。
於是剛進駐仰光、曼德勒的第一集團軍第一師、第二師就被調到了欽敦江畔。
隨後過來的還有水上飛行三師,有了水上飛行三師的大批運5、別—6水上飛機,就不用耗費體力在欽敦江上架設橋梁了,這樣也節省了時間。
利用水上飛機的輸送能力,花費了一天的時間兩個師的人員裝備總算到了欽敦江,跨過欽敦江沿著通往因帕爾的兩條簡易公路,兩個師兵分兩路向因帕爾挺進。
一師最先到達因帕爾南部城市久拉金德布爾。英印軍第17師將第48旅布置在這個小城,一師一路上全靠步行,走的筋疲力盡,休息了兩個多小時,養足精神後對久拉金德布爾發起了進攻。
一師休息的時候,水上飛行三師的數架水上飛機對英印軍第48旅的防禦工事、兵力部署進行了輪番偵查,發現了敵軍布置在陣地西北的一個山炮陣地,數十架運5水上飛機對其進行了數次空襲,摧毀了英印軍的炮兵陣地。
這時第一師已經養足了精神,恢複了體力,於是派出兩個連以排為單位對敵軍發起了試探性的進攻,發現敵軍在陣地前布設了雷區。
安南人組成的工兵隊在迫擊炮和飛機的掩護下,使用爆破筒在雷區中開辟出來數條通道。
在剛才的炮擊和飛機的空襲下,試探性進攻中敵軍暴露的機槍火力也被基本摧毀,另外排雷過程中,各部隊還派出狙擊手和配備火箭筒、無後坐力炮的老兵掩護安南工兵,安裝了高倍瞄準鏡的狙擊步槍可以將子彈射入雷區後麵的石頭堆砌起來的碉堡,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打靶一樣不斷將敵軍的碉堡摧毀,這種多方位的掩護措施起到了明顯的效果。
敵軍臨時構建的工事未等一師發動正式進攻就已經分崩離析。隨後就是類似日軍那種炮兵轟、步兵衝的戰術了,南華共和國的三個集團軍,迫擊炮已經配備到了營級作戰單位。
一師三個團共有九個迫擊炮連,除了這九個配備60、82迫擊炮的迫擊炮連外,師屬迫擊炮營還裝備36門六零迫擊炮、18門82迫擊炮、12門120毫米迫擊炮。
一師所有的迫擊炮開火的時候,其火力強度非同尋常,就連運5水上飛機也認為自己沒有必要參戰了。
工兵排雷的過程中英印軍前沿陣地的機槍工事就被打得差不多了,這一通炮火過後,還能剩下什麽呢?
三個營分別從雷區中的三條通道衝殺過去,不時有遺漏的或者太靠近前沿陣地無法排除的地雷發生爆炸,但戰士們毫無畏懼,對身旁戰友四處橫飛的殘肢斷臂視若無睹,依然一往無前地往前衝殺,要知道派出去的這三個營可都是多年征戰、劫後餘生的老兵。
戰士們一邊衝鋒,一邊扣動ak47的扳機,子彈狂風暴雨般潑向敵軍戰壕,那些未曾被迫擊炮彈炸死的英印軍士兵剛露出頭射擊,往往隻打出一發子彈腦袋就被密集的子彈打爆了。
三個營的老兵僅僅一個衝鋒就把英印軍前沿陣地突破了,第二道防線的敵軍看見中國人衝殺過來,立即崩潰了,機靈的將武器舉過頭頂繳械投降,蠢笨的試圖轉身逃跑或者負隅頑抗,卻被冰雹一樣砸過來的子彈打成了篩子。
就在這時二師到達了久拉金德布爾的西側,距離英印軍第48旅陣地五十多裏的一個高地附近,高地下邊有簡易公路通往因帕爾,這條公路是英印軍第48旅撤往因帕爾的必經之路。
二師在來的路上就知道僅憑一師就能在短時間內幹翻英印軍在久拉金德布爾布置的防線,所以他們直接去攔截英印軍的後路。
一師三個營老兵過來的太快了,英印軍第48旅旅長未來得及將預備隊派到第三道防線,第三道防線就被突破了,大批潰兵像潮水一樣向後奔逃,第48旅旅長擊斃了幾個印度士兵,試圖攔住潰兵,卻被憤怒的印度士兵舉槍打死,這更加重了部隊的混亂。
英印軍第48旅的潰兵在水上飛機和一師的追殺下逃竄到二師埋伏的地方,迎接他們的是高地上鋪天蓋地地的炮彈、子彈,前有攔阻,空中有飛機肆虐,後麵還有追兵趕來,英印軍士兵扔下武器做了俘虜。
下午一師、二師正在打掃戰場,派出去執行向西北、西南方向執行偵察任務的運5水上飛機帶回來一個驚人的消失,大批英印軍正分別從希爾傑爾和艾藻爾向這裏趕來。
隨後又派出大批水上飛機前往這兩個方向進行詳細偵查,大致搞清了敵軍的兵力,距離久拉金德布爾的路程。
其中,從西南方向艾藻爾過來的英印軍將近一個師,其前鋒距離這裏約有一百多裏地,從希爾傑爾趕過來的敵軍約有五個師、一個重炮旅,其步兵中裝備了一定數量的坦克、卡車,其先頭部隊距離這裏僅有不到七十多裏地了。
敵軍有六個師,而己方隻有兩個師,更要命的是英印軍還有重炮旅、坦克,無論火力還是人數上都遠遠超過了一師和二師。
幸好水上飛行三師可以進行空中支援,並且第三裝甲師正在向這邊趕過來,隻要水上飛行三師能夠打掉英印軍的重炮旅,一師和二師就有把握在第三裝甲師趕到這裏之前,守住久拉金德布爾。
時間緊迫,水上飛行三師集中所有的運5水上飛機和別—6水上飛機向希爾傑爾方向飛過去。
希爾傑爾通往久拉金德布爾的公路上,黑壓壓一眼望不到頭的英印軍隊伍緩緩地移動著,在那些印度炮灰之後是一輛輛卡車,因為前麵的大部隊行進緩慢,後麵車廂裏裝滿炮兵或者炮彈,車廂後拖曳著重炮的卡車不得不減慢速度,這令那些卡車司機十分惱火,不停地按喇叭,催促前前麵的士兵,可是那些傻乎乎的印度士兵卻對他們的惱火渾然不覺。
帶領這些印度士兵的英國軍官似乎也覺得隊伍走得實在太慢了,命令幾名印度軍官加快行軍速度,印度軍官一邊大聲謾罵著,一邊掄起鞭子抽打部下,隊伍行進的速度這才快起來。
英印軍部隊正在公路上行進,近百架運5水上飛機、別—6水上飛機組成的機群鋪天蓋地地從遠處天空飛過來,就像一大片陰雲遮住了一大片天空。
英印軍在吉大港的飛機早在數天前就被中國人的飛機全部擊毀了,那種一戰中的雙翼機根本就不是中國人的飛機的對手,而且數量也隻有數十架。
雖然英國飛行員表現得很英勇,無奈飛機太落後了,空戰僅持續了十多分鍾,吉大港的英國飛機就全部被擊落。
英國在印度西北邊境已經沒有飛機了,即使傻瓜也能知道一定就是中國人的水上飛機。
先頭部隊是吉大港的駐軍,接連遭受過日軍航母艦載機和中國水上飛機的蹂躪,知道飛機的厲害,公路上亂作一團,驚慌失措的士兵跑下公路,四處尋找隱蔽的地方。
重炮旅的卡車駛下公路,卡車車廂裏裝的滿滿登登的印度士兵不顧危險從卡車上跳下去,卻堵住了後麵的卡車前進的道路,爭吵、謾罵中,近百架飛機飛到了這些卡車的頭頂,一枚枚一百公斤的燃燒彈從機腹拋下來,在天空劃出一條斜線,從最初的小黑點最後變得纖毫畢現。
轟轟轟……不斷有燃燒彈在地麵爆炸,高空投擲炸彈精確度很差,不過近百架每架投擲五枚,那就是將近五百枚。
而且燃燒彈掉在地麵爆炸後火焰四處飛濺,能夠將很遠的燃燒物引燃,這樣引燃卡車的幾率就極大地提高了。
幾輛卡車被四處飛濺的火焰引燃,卡車上來不及跳下去的士兵身子沾上火焰痛的狼哭鬼嚎,一輛卡車裹挾著火焰失去了控製在公路下麵橫衝直撞,接連撞到了幾個奔逃的士兵,幾名印度士兵從近旁舉著步槍向卡車射擊,打死了因驚慌而失去理智的司機,但卡車依然在往前飛奔,直到撞在了一株異常粗大的樹幹上,將樹幹攔腰撞斷才總算停下來。
卡車傾翻在地上,車身上的大火卻更加旺盛了,終於那些印度士兵聽到一聲巨響從卡車傾翻的地方傳過來,一團巨大的火光騰空而起,卡車在爆炸聲中零部件淩空飛舞。
運5水上飛機載彈量有限,第一波攻擊中就扔光了燃燒彈,不過沒有燃燒彈,他們可以使用機槍掃射,將那些拖曳重炮的卡車擊毀。
第三水上飛行師擁有三十多架別---6水上飛機,這種飛機載彈量很大,可以往複進行很多輪空襲,有不少運5水上飛機彈藥耗盡返回久拉金德布爾城附近的水上碼頭補充燃燒彈和機槍子彈,用不了多長時間這些飛機便會再次殺回來,繼續蹂躪英印軍的重炮部隊。
而陸陸續續有運5水上飛機返回去的時候,那些大個頭的別---6水上飛機卻依舊在天空展示著令英印士兵魂飛魄散的威力。
燃燒彈重點關照的地方已經變成了一片火海,卡車、樹木、人體……但凡能夠燃燒的都在燃燒,一股股濃煙直接雲天,偶爾炮彈被炙熱高溫引爆,劇烈的爆炸驚天動地,大地仿佛都在搖晃,即便在高空都能嗅到濃烈的焦糊氣味,感受到爆炸帶來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