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瑪七世與披汶被一鍋端了,暹羅一時群龍無首,王室上層與人民黨各自為爭奪權力陷入內鬥之中。
齊誌宇本打算在暹羅扶持一個華僑為代表的傀儡政權,通過這個傀儡政權在背後操縱暹羅的政權機構。
然而日本明年就要發動太平洋戰爭,屆時西南國民軍也要向緬甸、新加坡英國殖民軍展開攻勢,進攻緬甸需要暹羅這個前進基地,時間緊迫,隻能對暹羅痛下殺手。
拉瑪七世和披汶被炸身亡的第五天,雲集在印度支那聯邦與暹羅邊境的西南國民軍裝甲一師、步兵第六師從老撾與暹羅交界處的小鎮巴萊進入暹羅西北部,為防緬甸英國殖民軍越過暹羅、緬甸邊境介入,裝甲一師和步兵第六師一刻不停滴向暹羅、緬甸邊境開過去。
炮兵一師以及第八師自柬埔寨邊境城市詩梳風攻入暹羅,直驅暹羅首都曼穀。
兩股大軍浩浩蕩蕩進入暹羅,暹羅聚集在邊境地區的軍隊純粹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幾發炮彈過去就土崩瓦解了,西南國民軍在暹羅境內如入無人之境,征伐暹羅就像是一場旅遊,顯得特別輕鬆。
一路上,西南國民軍嚴格執行軍紀,沒有發生擾民事件,這些年西南政府在印度支那聯邦大力發展經濟,政治清明、各族百姓安居樂業,整個西南政區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喜人景象。
暹羅各階層民眾親眼目睹與自己的國家接壤的地區在西南政府的統治下從一窮二白經過短短數年就發展起來,而自己的國家的百姓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對西南政區的百姓羨慕的同時,他們也對暹羅的統治階級充滿了怨憤和無奈。
一路上西南國民軍秋毫無犯,加之暹羅百姓對西南政府充滿了好感,所以沒有發生武裝抵抗事件。
隻是在進入曼穀後,一些不甘心喪失權利的暹羅政客組織了幾支小規模武裝,占據火車站或者市區的建築物進行了抵抗,裝甲一師的坦克開過去,對抵抗者堅守的建築物抵近射擊,很快就肅清了曼穀市區的激進分子。
西南國民軍占領曼穀後的第二天,二十架獵鷹戰鬥機護送一架運5運輸機在曼穀機場降落。
西南國民政府派駐暹羅的情報科科長張曦文早在數天前就聯絡了一批活躍在暹羅政壇的華人政客,對其封官許願,此時這些人在張曦文的帶領下在機場恭候多時了。
運5運輸機穩穩地停在機場跑道上,李宗仁率先走出機艙,踏上舷梯,緊隨其後的是泰國華人政治家比裏·帕儂榮,接著是十幾名西南國民政府高級官員。
比裏·帕儂榮是一年前被張曦文策反過來的暹羅華人政治精英,其在暹羅人民黨的元老級人物,在暹羅政界、軍界都有很深的影響力。
比裏·帕儂榮與披汶政見不合,披汶打算利用西南國民政府與英國人的矛盾,左右取巧,謀求獨立自主地發展,而比裏·帕儂榮則認為英國人不可信任,隻有依靠西南國民政府才能暹羅人實現民主富強。
披汶秘密策劃政變時,比裏·帕儂榮早已知曉西南國民政府對暹羅未來的安排,作為一名華藉,比裏·帕儂榮對暹羅並入西南政區是持積極態度的,因此他並不想參與披汶發起的注定會功敗垂成的政變,於是他在政變前夕不辭而別悄悄前往龍州。
李宗仁到達曼穀的當天就在暹羅王宮召開了記者招待會,在會上公布暹羅從今日起被劃為西南政區的一個省。
西南國民政府任命李宗仁為暹羅省省長,帕儂榮為副省長……台下那些英美等西方記者原本以為西南國民政府會扶持一個暹羅人組成的傀儡政府,可是西南國民政府根本就沒有繞那個彎子,直接就把暹羅劃入了西南國民政府的轄區中。
英國記者威廉·戈德溫怒不可遏地站起來,大聲咆哮道:“暹羅是一個擁有主權的國家,這是世界公認的事實,你們在踐踏公理,公然派遣軍隊進入這個國家,不經暹羅民眾允許就悍然將暹羅劃為你們的一個省,這是赤裸裸的侵略行徑,你們和強盜沒什麽區別……”對付這位英國記者無疑帕儂榮最有發言權,帕儂榮拿起麵前的茶杯,呷了口茶,對著話筒道:“本人是一名暹羅人,在這片土地上我渡過了自己的童年、少年時光,可是我的成長並不快樂,因為我隻要睜開眼睛就能看到封建統治集團對百姓的盤剝、欺詐,起初我以為這個世界原本就是這樣的,這一切都是上蒼安排的,有人高高在上榨取民眾的血汗,紙醉金迷、窮奢極欲,而絕大多數人卻要勞苦一生,像狗一樣地生活,直到有一天我去了法國,我才知道原來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另外一種國家製度,在這種製度下百姓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而不必擔心會遭受刑罰,百姓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生活,隻要有一雙手,一個智慧的頭腦,就能得到上等人的生活……在法國生活了數年,我發誓一定要窮盡自己的一生來帶領民眾改變自己的命運,於是我回到了故土,加入了人民黨。與披汶等人朝夕相處共同探討暹羅的前途,革命的方式……可是漸漸地我發現以披汶為首的部分人民黨成員妄想借發動政變推翻封建統治的名義將暹羅帶上軍人獨裁的道路,結果披汶等人向拉瑪七世逼宮之際,拉瑪七世在絕望中,使用炸彈與其同歸於盡。隨後的幾天內暹羅政壇陷入一片混亂,在各方勢力的拉攏、蠱惑下也蠢蠢欲動,眼看著就要天下大亂,我不忍民眾遭受戰亂之苦,於是拜訪了西南國民政府齊誌宇主席,在我的一再請求下,齊主席派遣軍隊進入暹羅,一路上西南國民軍秋毫無犯,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歡迎和擁護。暹羅在曆史上就是中國的屬國,與中國血脈相連、榮辱與共,洪武十年(1377年)暹邏王子昭祿群膺,承其父命來朝,明太祖大喜,令禮部員外郎王恒,頌賜暹邏國王大印,並贈世子衣幣及路費。自此以後,阿瑜陀耶王朝始稱暹邏。明永樂元年,成祖又贈暹邏王金銀大印,暹邏王也遣使謝恩……中國在滿人入主中原後,這種藩屬關係得到了延續,可是16世紀隨著葡萄牙、英國、法國等殖民者的入侵,阻斷了暹羅與宗主國的聯係,西方殖民者從來就沒有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當人看待,在你們這些西方殖民者的眼裏,自己是上等人,而我們這片土地的主人卻是下等人,你們自詡為民主國家,聲稱人與人生來平等,可是你們隻對你們自己國家的人講民主、講平等,對待落後國家的人民你們卻隨意欺辱、隨意盤剝,現在我們的民眾選擇了加入中華大家庭,成為華夏民族的成員,我想這是暹羅民眾做出的最正確的選擇,在西南國民政府的領導下我們很快迎來經濟振興,人民也將得到夢寐以求的幸福和安康,就像印度支那聯邦的其他成員一樣……請注意這不是西南國民政府強迫我們去做的,恰恰相反是我們按照自己的本心做出的正確選擇,可是你們卻在這個時候指責我們踐踏國際公理,請問你們侵占緬甸的時候怎麽不講國際公理?你們霸占印度的土地的時候怎麽不講國際公理?你們所講的到底是西方人的公理還是亞洲人的公理……”帕儂榮慷慨激昂的演講博得了台下暹羅以及來自龍州的記者們一片喝彩,英國記者威廉·戈德溫一時間啞口無言,愣怔了半響,方才氣哼哼地吐出一句話:“我相信英國政府絕不會坐視這種強盜行徑,我相信公理和正義將得到伸張……”這個時期無論暹羅還是緬甸、安南,民眾的民族意識還沒有覺醒,他們平靜地接受了西南國民政府的安排,印度支那聯邦的例子就在那裏擺著,換了中國人來管理這片土地肯定比自己人更讓人放心,他們並不在乎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省,最底層民眾隻在乎自己能不能填飽肚子,而商人關心的隻是自己的錢袋子,知識分子關心的是自己的社會地位是否受到了影響,而那些政客則慣於見風使舵,現在看見西南國民軍明顯強於英國殖民者,於是他們就默認了這個轉變……暹羅一片平靜,可是西方國家卻為此掀起了軒然大波,或許是眼見中國吞下了一大塊肥肉,出於羨慕嫉妒恨的心理,對西南國民政府展開了輿論上的聲討,其聲勢大有洪水來襲之勢。
那些西方國家中罵得最狠的自然是英國,西南國民軍一口吞下暹羅,兵鋒直指緬甸和新加坡,這使英國殖民者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威脅。
英國不但對西南國民政府口誅筆伐,還聯合美國、德國、意大利等西方列強對西南國民政府實行經濟製裁,然而西南國民政府隨後就增加了除英國以外的西方列強的以青黴素為代表的藥品出口量,並且將藥品價格降低了一半,同時聲言隻要英國人保持克製,西南國民軍絕不會在馬六甲海峽主動發動戰爭。
這些國家看中的隻是利益,隻要馬六甲海峽暢通無阻,暹羅的問題與經濟上的利益相比較,顯然後者更重要,隻要不是腦殘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
齊誌宇本打算在暹羅扶持一個華僑為代表的傀儡政權,通過這個傀儡政權在背後操縱暹羅的政權機構。
然而日本明年就要發動太平洋戰爭,屆時西南國民軍也要向緬甸、新加坡英國殖民軍展開攻勢,進攻緬甸需要暹羅這個前進基地,時間緊迫,隻能對暹羅痛下殺手。
拉瑪七世和披汶被炸身亡的第五天,雲集在印度支那聯邦與暹羅邊境的西南國民軍裝甲一師、步兵第六師從老撾與暹羅交界處的小鎮巴萊進入暹羅西北部,為防緬甸英國殖民軍越過暹羅、緬甸邊境介入,裝甲一師和步兵第六師一刻不停滴向暹羅、緬甸邊境開過去。
炮兵一師以及第八師自柬埔寨邊境城市詩梳風攻入暹羅,直驅暹羅首都曼穀。
兩股大軍浩浩蕩蕩進入暹羅,暹羅聚集在邊境地區的軍隊純粹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幾發炮彈過去就土崩瓦解了,西南國民軍在暹羅境內如入無人之境,征伐暹羅就像是一場旅遊,顯得特別輕鬆。
一路上,西南國民軍嚴格執行軍紀,沒有發生擾民事件,這些年西南政府在印度支那聯邦大力發展經濟,政治清明、各族百姓安居樂業,整個西南政區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喜人景象。
暹羅各階層民眾親眼目睹與自己的國家接壤的地區在西南政府的統治下從一窮二白經過短短數年就發展起來,而自己的國家的百姓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對西南政區的百姓羨慕的同時,他們也對暹羅的統治階級充滿了怨憤和無奈。
一路上西南國民軍秋毫無犯,加之暹羅百姓對西南政府充滿了好感,所以沒有發生武裝抵抗事件。
隻是在進入曼穀後,一些不甘心喪失權利的暹羅政客組織了幾支小規模武裝,占據火車站或者市區的建築物進行了抵抗,裝甲一師的坦克開過去,對抵抗者堅守的建築物抵近射擊,很快就肅清了曼穀市區的激進分子。
西南國民軍占領曼穀後的第二天,二十架獵鷹戰鬥機護送一架運5運輸機在曼穀機場降落。
西南國民政府派駐暹羅的情報科科長張曦文早在數天前就聯絡了一批活躍在暹羅政壇的華人政客,對其封官許願,此時這些人在張曦文的帶領下在機場恭候多時了。
運5運輸機穩穩地停在機場跑道上,李宗仁率先走出機艙,踏上舷梯,緊隨其後的是泰國華人政治家比裏·帕儂榮,接著是十幾名西南國民政府高級官員。
比裏·帕儂榮是一年前被張曦文策反過來的暹羅華人政治精英,其在暹羅人民黨的元老級人物,在暹羅政界、軍界都有很深的影響力。
比裏·帕儂榮與披汶政見不合,披汶打算利用西南國民政府與英國人的矛盾,左右取巧,謀求獨立自主地發展,而比裏·帕儂榮則認為英國人不可信任,隻有依靠西南國民政府才能暹羅人實現民主富強。
披汶秘密策劃政變時,比裏·帕儂榮早已知曉西南國民政府對暹羅未來的安排,作為一名華藉,比裏·帕儂榮對暹羅並入西南政區是持積極態度的,因此他並不想參與披汶發起的注定會功敗垂成的政變,於是他在政變前夕不辭而別悄悄前往龍州。
李宗仁到達曼穀的當天就在暹羅王宮召開了記者招待會,在會上公布暹羅從今日起被劃為西南政區的一個省。
西南國民政府任命李宗仁為暹羅省省長,帕儂榮為副省長……台下那些英美等西方記者原本以為西南國民政府會扶持一個暹羅人組成的傀儡政府,可是西南國民政府根本就沒有繞那個彎子,直接就把暹羅劃入了西南國民政府的轄區中。
英國記者威廉·戈德溫怒不可遏地站起來,大聲咆哮道:“暹羅是一個擁有主權的國家,這是世界公認的事實,你們在踐踏公理,公然派遣軍隊進入這個國家,不經暹羅民眾允許就悍然將暹羅劃為你們的一個省,這是赤裸裸的侵略行徑,你們和強盜沒什麽區別……”對付這位英國記者無疑帕儂榮最有發言權,帕儂榮拿起麵前的茶杯,呷了口茶,對著話筒道:“本人是一名暹羅人,在這片土地上我渡過了自己的童年、少年時光,可是我的成長並不快樂,因為我隻要睜開眼睛就能看到封建統治集團對百姓的盤剝、欺詐,起初我以為這個世界原本就是這樣的,這一切都是上蒼安排的,有人高高在上榨取民眾的血汗,紙醉金迷、窮奢極欲,而絕大多數人卻要勞苦一生,像狗一樣地生活,直到有一天我去了法國,我才知道原來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另外一種國家製度,在這種製度下百姓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而不必擔心會遭受刑罰,百姓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生活,隻要有一雙手,一個智慧的頭腦,就能得到上等人的生活……在法國生活了數年,我發誓一定要窮盡自己的一生來帶領民眾改變自己的命運,於是我回到了故土,加入了人民黨。與披汶等人朝夕相處共同探討暹羅的前途,革命的方式……可是漸漸地我發現以披汶為首的部分人民黨成員妄想借發動政變推翻封建統治的名義將暹羅帶上軍人獨裁的道路,結果披汶等人向拉瑪七世逼宮之際,拉瑪七世在絕望中,使用炸彈與其同歸於盡。隨後的幾天內暹羅政壇陷入一片混亂,在各方勢力的拉攏、蠱惑下也蠢蠢欲動,眼看著就要天下大亂,我不忍民眾遭受戰亂之苦,於是拜訪了西南國民政府齊誌宇主席,在我的一再請求下,齊主席派遣軍隊進入暹羅,一路上西南國民軍秋毫無犯,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歡迎和擁護。暹羅在曆史上就是中國的屬國,與中國血脈相連、榮辱與共,洪武十年(1377年)暹邏王子昭祿群膺,承其父命來朝,明太祖大喜,令禮部員外郎王恒,頌賜暹邏國王大印,並贈世子衣幣及路費。自此以後,阿瑜陀耶王朝始稱暹邏。明永樂元年,成祖又贈暹邏王金銀大印,暹邏王也遣使謝恩……中國在滿人入主中原後,這種藩屬關係得到了延續,可是16世紀隨著葡萄牙、英國、法國等殖民者的入侵,阻斷了暹羅與宗主國的聯係,西方殖民者從來就沒有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當人看待,在你們這些西方殖民者的眼裏,自己是上等人,而我們這片土地的主人卻是下等人,你們自詡為民主國家,聲稱人與人生來平等,可是你們隻對你們自己國家的人講民主、講平等,對待落後國家的人民你們卻隨意欺辱、隨意盤剝,現在我們的民眾選擇了加入中華大家庭,成為華夏民族的成員,我想這是暹羅民眾做出的最正確的選擇,在西南國民政府的領導下我們很快迎來經濟振興,人民也將得到夢寐以求的幸福和安康,就像印度支那聯邦的其他成員一樣……請注意這不是西南國民政府強迫我們去做的,恰恰相反是我們按照自己的本心做出的正確選擇,可是你們卻在這個時候指責我們踐踏國際公理,請問你們侵占緬甸的時候怎麽不講國際公理?你們霸占印度的土地的時候怎麽不講國際公理?你們所講的到底是西方人的公理還是亞洲人的公理……”帕儂榮慷慨激昂的演講博得了台下暹羅以及來自龍州的記者們一片喝彩,英國記者威廉·戈德溫一時間啞口無言,愣怔了半響,方才氣哼哼地吐出一句話:“我相信英國政府絕不會坐視這種強盜行徑,我相信公理和正義將得到伸張……”這個時期無論暹羅還是緬甸、安南,民眾的民族意識還沒有覺醒,他們平靜地接受了西南國民政府的安排,印度支那聯邦的例子就在那裏擺著,換了中國人來管理這片土地肯定比自己人更讓人放心,他們並不在乎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省,最底層民眾隻在乎自己能不能填飽肚子,而商人關心的隻是自己的錢袋子,知識分子關心的是自己的社會地位是否受到了影響,而那些政客則慣於見風使舵,現在看見西南國民軍明顯強於英國殖民者,於是他們就默認了這個轉變……暹羅一片平靜,可是西方國家卻為此掀起了軒然大波,或許是眼見中國吞下了一大塊肥肉,出於羨慕嫉妒恨的心理,對西南國民政府展開了輿論上的聲討,其聲勢大有洪水來襲之勢。
那些西方國家中罵得最狠的自然是英國,西南國民軍一口吞下暹羅,兵鋒直指緬甸和新加坡,這使英國殖民者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威脅。
英國不但對西南國民政府口誅筆伐,還聯合美國、德國、意大利等西方列強對西南國民政府實行經濟製裁,然而西南國民政府隨後就增加了除英國以外的西方列強的以青黴素為代表的藥品出口量,並且將藥品價格降低了一半,同時聲言隻要英國人保持克製,西南國民軍絕不會在馬六甲海峽主動發動戰爭。
這些國家看中的隻是利益,隻要馬六甲海峽暢通無阻,暹羅的問題與經濟上的利益相比較,顯然後者更重要,隻要不是腦殘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