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日軍第77聯隊對石碌嶺發動了新的進攻。石碌嶺頂端的炮兵陣地上架上了四門從炮艇上拆下的152毫米榴彈炮,算上小口徑火炮,石碌嶺上的火炮,僅數量就超過了日軍第77聯隊的火炮。
炮兵偵察兵悄悄摸到日軍火炮陣地附近,將日軍火炮陣地的位置用電台報給炮兵陣地,炮兵陣地上數十門大小火炮同時開火,對日軍炮兵陣地進行炮火覆蓋。
密集的炮彈雨點般落在日軍火炮陣地上,來不及逃跑的日軍炮兵連同一門門山炮一起變成了垃圾。
三旅旅長牛小山見日軍火炮陣地火光衝天,不斷傳來炮彈殉爆聲,心知日軍火炮肯定被已方炮火摧毀了,立即命令三旅官兵全體出擊。
數千盞孔明燈升上夜空照亮了漆黑的大地,令日軍無所遁形。三旅六千多官兵不約而同從山嶺各個陣地衝下山去,向日軍第77聯隊勇猛地衝殺過去,在山嶺後麵集結待命的兩萬民工組成的決死軍也如狂潮一般向日軍席卷過去。
由於武器不足,民工組成的決死軍大多拿著鐵鍬、鎬把子,盡管武器簡陋,但殺傷力並不比鬼子的刺刀差。
日軍第77聯隊頓時被數萬大軍包圍,黑暗中,在石碌嶺北側方圓十幾裏的範圍內到處都是拚殺聲、呼喊聲。
這場規模空前的肉搏戰一直持續了兩個多小時,最後以日軍第77聯隊的三千多日軍全部覆滅而告終。
夜晚十時,南線日軍行至距離烏烈村五六裏地的地方,一旅一團、二團以及三千多民兵忽然從日軍大部隊兩翼殺出來。
為免受日軍重炮打擊,獲悉裝甲營和三團三營誘敵失利,全軍覆沒,齊誌宇緊急將防守烏烈村的全部人馬帶到距離烏烈村五六裏地的大路兩旁埋伏起來,準備在日軍經過這裏的時候同日軍展開白刃戰。
一個小時後三團率一營、二營也從斧頭山趕過來加入同日軍的白刃戰。
二團團長何茂才率二團官兵殺入日軍重炮兵第六聯隊隊伍裏,那些鬼子炮兵紛紛端起刺刀撲過來迎戰,雙方士兵圍繞著一輛輛炮車拚殺在一起。
警衛連戰士圍在何茂才身旁,戰士們手裏舉著火把,借助火把的映照,何茂才揮舞駁殼槍不斷向衝過來的鬼子射擊。
此時戰士們與鬼子混戰在一起,一個鬼子兵將刺刀捅進一個戰士的胸膛,刺刀未及拔出,腦袋就被何茂才射出的子彈打了個血窟窿。
混戰中一個鬼子兵將手榴彈仍在一輛載滿炮彈的馬車上,隨著一聲山崩地裂的巨響,人群裏騰起一股衝天的火光,爆炸點周圍近百米範圍化作一片火海,大火中又有幾輛滿載炮彈的馬車相繼爆炸,馬車周圍拚殺的鬼子、八屬軍官兵均同歸於盡。
夜裏十一點鍾,隨著三旅和數萬民兵趕至戰場,鬼子的覆滅已毫無懸念。
在鬼子的感覺裏到處都有拿著武器的中國軍民在追殺他們,中國人的喊殺聲匯成一片驚天動地的浪潮,鬼子們發現自己好像鑽進了馬蜂窩,光那嗡嗡的聲音就足以將他們殺死。
在每一個局部戰場均是五六個中國人圍著一個鬼子兵在拚殺,中國人一手舉著火把,一手揮舞著大刀、斧子、棍棒,一個鬼子刺倒一個中國人,馬上就會被周圍的各式各樣的原始武器活活打死。
中國人打死了日本兵,就會拿起日本兵的武器追殺附近的鬼子,直到將他殺死為止。
二十一師團師團長井上一次最終帶著兩個大隊逃到空蕩蕩的烏烈村,日軍在烏烈村構築了陣地,準備負隅頑抗。
一旅、三旅從戰場上拖來日軍的火炮,一車車的炮彈,向日軍陣地進行炮火覆蓋。
此時,繳獲了大批日式火炮的獨立師已經沒有必要同日軍拚刺刀了,他們隻需要將日本人帶來的炮彈還給他們就是了。
當日本人意識到砸到他們頭上的炮彈是中國人從他們手裏得到的戰利品的時候,鬼子們徹底絕望了。
井上一次抽出軍刀率領兩個大隊鬼子兵向一旅陣地發起決死衝鋒。僅跑出一百多米,一發炮彈飛過來落在井上一次身旁爆炸了,井上一次的握著軍刀的手連同他的頭顱離開了身體,隨著那把軍刀一起飛上夜空。
密集的炮火在日軍隊伍裏不斷爆炸,彈片四散飛舞,頭上裹著月經帶的鬼子兵一排排倒下去,血肉、斷肢滿地都是。
一旅、三旅的炮兵是經過傅作義調教出來的,經過將近一年的炮術訓練,那炮打的很有水平,炮彈落點極準,近百門火炮已經將村前的道路封鎖,就連一隻螞蟻也別想跑出來,兩個大隊鬼子兵簇擁在一起向外衝鋒,就好似一頭撞到了一麵火牆上,紛紛化作齏粉。
持續半個小時的炮擊,村子裏的建築物、村外的陣地均變成一片廢墟瓦礫,兩個大隊的鬼子已經傷亡超過三分之二,能拿槍衝鋒的不到兩個中隊。
一旅、二旅趁勢一擁而上,經過十幾分鍾的激戰,終於全殲了這夥鬼子。
戰鬥結束,精疲力竭的戰士們顧不上打掃戰場,在村子周圍隨便找了個地方,倒頭便睡,很快就響起了粗重的鼾聲。
翌日上午清點人數,在兩天的戰鬥中,獨立師兩個旅以及民兵、民工組成的決死軍共傷亡一萬八千人,這些損失無疑是值得的,因為經過兩天的苦戰,八屬軍成建製地消滅了日軍重炮兵第六聯隊、第五十聯隊、第六十五聯隊,第七十七聯隊,共兩萬多鬼子,繳獲武器、彈藥足可以裝備一個師和一個炮兵團。
黃昏時分,裝甲團先期通過南渡江由漁船運過來二十輛雷諾坦克。駐守廣壩村的日軍第二十三聯隊殘部獲悉日軍二十一師團主力被殲,準備從廣壩村附近的木橋上撤回八所港,但先頭部隊剛上橋,從石碌基地飛過來的三架飛機就飛到了木橋上空,對木橋實施了轟炸,不久江防隊的炮艇和漁船也趕過來,相繼投入戰鬥。
四艘炮艇拆除的火炮此時已經重新安裝在甲板上,四門火炮對準木橋猛烈轟擊,重磅炮彈以摧枯拉朽之勢飛向木橋,不斷有炮彈落在木橋附近,炸的水浪衝天,橋上日軍紛紛被巨大的水浪掀進江水中。
終於有幾發炮彈直接命中木橋,木橋四分五裂,出現數處空缺,江東岸的日軍被完全阻隔,麵對滔滔江水和炮艇上的火炮隻能徒喚奈何。
炮艇炸斷木橋,隨即帶領漁船向江岸上的日軍猛烈開火,日軍在猛烈炮火的打擊下,開始向東北方向潰逃。
日軍逃至距離壩王嶺十幾裏地的地方被二十輛雷諾坦克和一旅攔住去路。
一旅官兵跟在坦克後麵向日軍衝過去。坦克上的機槍開火時如同在大地上刮起一股迅疾的狂風,彈雨傾斜向狼狽不堪的鬼子,這夥鬼子隻想盡快趕至壩王嶺,憑借壩王嶺險峻的山勢,叢密的山林與八屬軍周旋頑抗,一路上腳不沾地地奔跑,此時早已筋疲力盡,麵對八屬軍大部隊的圍攻,他們再沒力氣脫逃,隻能在原地緊急構築陣地負隅頑抗。
雷諾坦克帶著步兵衝進日軍中,無情地碾壓、衝撞鬼子,步兵則以步機槍子彈招呼那些試圖靠近坦克的鬼子兵。
鬼子射來的子彈打在坦克裝甲上劈啪作響,濺起一朵朵火花,卻對坦克構不成任何傷害。
時而會有鬼子發射的榴彈落進坦克後麵的步兵隊伍裏,給一旅官兵造成一些傷亡,不過這種傷亡程度比起日軍的傷亡顯然微乎其微。
經過三個小時戰鬥,日軍被全部殲滅,這意味著在昌化江以東的日軍已經被全部肅清。
日軍瓊崖派遣軍司令官中島正午情知大勢已去,急忙收縮昌化江以西的部隊,將分散在運輸線上各個據點的日軍都撤到八所港,同時給參謀本部發電請求速派艦船,將困守八所港的官兵帶離瓊崖。
八所港建有不少鋼筋水泥建築,日軍留在港內的部隊至少有一個聯隊,港內囤積有大量彈藥、糧食,日軍憑借建築物死守,港內建築物頂端均布設了防空火力,飛機進行轟炸會遭受損失,若以重炮轟擊勢必會破壞花費巨大財力興建的港口設施,既然日軍必然會撤離八所港,對八所港日軍的攻擊是得不償失的,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齊誌宇僅以數萬兵力將八所港團團包圍。
齊誌宇擔心日軍撤離八所港時破壞港口設施,遂派出吉星文去八所港與中島正午談判。
吉星文向中島正午提出,日軍必須在三日內將侵入瓊崖的所有軍隊全部撤出所占據的中國土地,撤離前,八所港所有設施須保持完好。
作為交換條件,八屬軍將收集日軍陣亡官兵屍體,同時對受傷被俘日軍官兵一並交換給日軍。
中島正午神情黯然,這次進犯瓊崖,不到一個月一個精銳日軍師團就被八屬軍全部殲滅。
作為這次戰役的最高指揮官,中島正午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一想到自己的政治前途將因為這次戰役而大受影響,一想到自己回到國內就將麵對來自軍方和政客們的滔天的責難。
中島正午恨不得抽出軍刀自裁,可是他缺少將冰涼的軍刀刺入小腹的勇氣。
炮兵偵察兵悄悄摸到日軍火炮陣地附近,將日軍火炮陣地的位置用電台報給炮兵陣地,炮兵陣地上數十門大小火炮同時開火,對日軍炮兵陣地進行炮火覆蓋。
密集的炮彈雨點般落在日軍火炮陣地上,來不及逃跑的日軍炮兵連同一門門山炮一起變成了垃圾。
三旅旅長牛小山見日軍火炮陣地火光衝天,不斷傳來炮彈殉爆聲,心知日軍火炮肯定被已方炮火摧毀了,立即命令三旅官兵全體出擊。
數千盞孔明燈升上夜空照亮了漆黑的大地,令日軍無所遁形。三旅六千多官兵不約而同從山嶺各個陣地衝下山去,向日軍第77聯隊勇猛地衝殺過去,在山嶺後麵集結待命的兩萬民工組成的決死軍也如狂潮一般向日軍席卷過去。
由於武器不足,民工組成的決死軍大多拿著鐵鍬、鎬把子,盡管武器簡陋,但殺傷力並不比鬼子的刺刀差。
日軍第77聯隊頓時被數萬大軍包圍,黑暗中,在石碌嶺北側方圓十幾裏的範圍內到處都是拚殺聲、呼喊聲。
這場規模空前的肉搏戰一直持續了兩個多小時,最後以日軍第77聯隊的三千多日軍全部覆滅而告終。
夜晚十時,南線日軍行至距離烏烈村五六裏地的地方,一旅一團、二團以及三千多民兵忽然從日軍大部隊兩翼殺出來。
為免受日軍重炮打擊,獲悉裝甲營和三團三營誘敵失利,全軍覆沒,齊誌宇緊急將防守烏烈村的全部人馬帶到距離烏烈村五六裏地的大路兩旁埋伏起來,準備在日軍經過這裏的時候同日軍展開白刃戰。
一個小時後三團率一營、二營也從斧頭山趕過來加入同日軍的白刃戰。
二團團長何茂才率二團官兵殺入日軍重炮兵第六聯隊隊伍裏,那些鬼子炮兵紛紛端起刺刀撲過來迎戰,雙方士兵圍繞著一輛輛炮車拚殺在一起。
警衛連戰士圍在何茂才身旁,戰士們手裏舉著火把,借助火把的映照,何茂才揮舞駁殼槍不斷向衝過來的鬼子射擊。
此時戰士們與鬼子混戰在一起,一個鬼子兵將刺刀捅進一個戰士的胸膛,刺刀未及拔出,腦袋就被何茂才射出的子彈打了個血窟窿。
混戰中一個鬼子兵將手榴彈仍在一輛載滿炮彈的馬車上,隨著一聲山崩地裂的巨響,人群裏騰起一股衝天的火光,爆炸點周圍近百米範圍化作一片火海,大火中又有幾輛滿載炮彈的馬車相繼爆炸,馬車周圍拚殺的鬼子、八屬軍官兵均同歸於盡。
夜裏十一點鍾,隨著三旅和數萬民兵趕至戰場,鬼子的覆滅已毫無懸念。
在鬼子的感覺裏到處都有拿著武器的中國軍民在追殺他們,中國人的喊殺聲匯成一片驚天動地的浪潮,鬼子們發現自己好像鑽進了馬蜂窩,光那嗡嗡的聲音就足以將他們殺死。
在每一個局部戰場均是五六個中國人圍著一個鬼子兵在拚殺,中國人一手舉著火把,一手揮舞著大刀、斧子、棍棒,一個鬼子刺倒一個中國人,馬上就會被周圍的各式各樣的原始武器活活打死。
中國人打死了日本兵,就會拿起日本兵的武器追殺附近的鬼子,直到將他殺死為止。
二十一師團師團長井上一次最終帶著兩個大隊逃到空蕩蕩的烏烈村,日軍在烏烈村構築了陣地,準備負隅頑抗。
一旅、三旅從戰場上拖來日軍的火炮,一車車的炮彈,向日軍陣地進行炮火覆蓋。
此時,繳獲了大批日式火炮的獨立師已經沒有必要同日軍拚刺刀了,他們隻需要將日本人帶來的炮彈還給他們就是了。
當日本人意識到砸到他們頭上的炮彈是中國人從他們手裏得到的戰利品的時候,鬼子們徹底絕望了。
井上一次抽出軍刀率領兩個大隊鬼子兵向一旅陣地發起決死衝鋒。僅跑出一百多米,一發炮彈飛過來落在井上一次身旁爆炸了,井上一次的握著軍刀的手連同他的頭顱離開了身體,隨著那把軍刀一起飛上夜空。
密集的炮火在日軍隊伍裏不斷爆炸,彈片四散飛舞,頭上裹著月經帶的鬼子兵一排排倒下去,血肉、斷肢滿地都是。
一旅、三旅的炮兵是經過傅作義調教出來的,經過將近一年的炮術訓練,那炮打的很有水平,炮彈落點極準,近百門火炮已經將村前的道路封鎖,就連一隻螞蟻也別想跑出來,兩個大隊鬼子兵簇擁在一起向外衝鋒,就好似一頭撞到了一麵火牆上,紛紛化作齏粉。
持續半個小時的炮擊,村子裏的建築物、村外的陣地均變成一片廢墟瓦礫,兩個大隊的鬼子已經傷亡超過三分之二,能拿槍衝鋒的不到兩個中隊。
一旅、二旅趁勢一擁而上,經過十幾分鍾的激戰,終於全殲了這夥鬼子。
戰鬥結束,精疲力竭的戰士們顧不上打掃戰場,在村子周圍隨便找了個地方,倒頭便睡,很快就響起了粗重的鼾聲。
翌日上午清點人數,在兩天的戰鬥中,獨立師兩個旅以及民兵、民工組成的決死軍共傷亡一萬八千人,這些損失無疑是值得的,因為經過兩天的苦戰,八屬軍成建製地消滅了日軍重炮兵第六聯隊、第五十聯隊、第六十五聯隊,第七十七聯隊,共兩萬多鬼子,繳獲武器、彈藥足可以裝備一個師和一個炮兵團。
黃昏時分,裝甲團先期通過南渡江由漁船運過來二十輛雷諾坦克。駐守廣壩村的日軍第二十三聯隊殘部獲悉日軍二十一師團主力被殲,準備從廣壩村附近的木橋上撤回八所港,但先頭部隊剛上橋,從石碌基地飛過來的三架飛機就飛到了木橋上空,對木橋實施了轟炸,不久江防隊的炮艇和漁船也趕過來,相繼投入戰鬥。
四艘炮艇拆除的火炮此時已經重新安裝在甲板上,四門火炮對準木橋猛烈轟擊,重磅炮彈以摧枯拉朽之勢飛向木橋,不斷有炮彈落在木橋附近,炸的水浪衝天,橋上日軍紛紛被巨大的水浪掀進江水中。
終於有幾發炮彈直接命中木橋,木橋四分五裂,出現數處空缺,江東岸的日軍被完全阻隔,麵對滔滔江水和炮艇上的火炮隻能徒喚奈何。
炮艇炸斷木橋,隨即帶領漁船向江岸上的日軍猛烈開火,日軍在猛烈炮火的打擊下,開始向東北方向潰逃。
日軍逃至距離壩王嶺十幾裏地的地方被二十輛雷諾坦克和一旅攔住去路。
一旅官兵跟在坦克後麵向日軍衝過去。坦克上的機槍開火時如同在大地上刮起一股迅疾的狂風,彈雨傾斜向狼狽不堪的鬼子,這夥鬼子隻想盡快趕至壩王嶺,憑借壩王嶺險峻的山勢,叢密的山林與八屬軍周旋頑抗,一路上腳不沾地地奔跑,此時早已筋疲力盡,麵對八屬軍大部隊的圍攻,他們再沒力氣脫逃,隻能在原地緊急構築陣地負隅頑抗。
雷諾坦克帶著步兵衝進日軍中,無情地碾壓、衝撞鬼子,步兵則以步機槍子彈招呼那些試圖靠近坦克的鬼子兵。
鬼子射來的子彈打在坦克裝甲上劈啪作響,濺起一朵朵火花,卻對坦克構不成任何傷害。
時而會有鬼子發射的榴彈落進坦克後麵的步兵隊伍裏,給一旅官兵造成一些傷亡,不過這種傷亡程度比起日軍的傷亡顯然微乎其微。
經過三個小時戰鬥,日軍被全部殲滅,這意味著在昌化江以東的日軍已經被全部肅清。
日軍瓊崖派遣軍司令官中島正午情知大勢已去,急忙收縮昌化江以西的部隊,將分散在運輸線上各個據點的日軍都撤到八所港,同時給參謀本部發電請求速派艦船,將困守八所港的官兵帶離瓊崖。
八所港建有不少鋼筋水泥建築,日軍留在港內的部隊至少有一個聯隊,港內囤積有大量彈藥、糧食,日軍憑借建築物死守,港內建築物頂端均布設了防空火力,飛機進行轟炸會遭受損失,若以重炮轟擊勢必會破壞花費巨大財力興建的港口設施,既然日軍必然會撤離八所港,對八所港日軍的攻擊是得不償失的,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齊誌宇僅以數萬兵力將八所港團團包圍。
齊誌宇擔心日軍撤離八所港時破壞港口設施,遂派出吉星文去八所港與中島正午談判。
吉星文向中島正午提出,日軍必須在三日內將侵入瓊崖的所有軍隊全部撤出所占據的中國土地,撤離前,八所港所有設施須保持完好。
作為交換條件,八屬軍將收集日軍陣亡官兵屍體,同時對受傷被俘日軍官兵一並交換給日軍。
中島正午神情黯然,這次進犯瓊崖,不到一個月一個精銳日軍師團就被八屬軍全部殲滅。
作為這次戰役的最高指揮官,中島正午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一想到自己的政治前途將因為這次戰役而大受影響,一想到自己回到國內就將麵對來自軍方和政客們的滔天的責難。
中島正午恨不得抽出軍刀自裁,可是他缺少將冰涼的軍刀刺入小腹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