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褲襠抽了幾十年的*煙,又與幾房姨太太在*耍了幾十年,再好的身子骨也會被掏空的。如今的周大褲襠早不複當年的威猛、俊朗,還不到五十歲,卻*成幹癟、瘦小的老頭子。周大褲襠剛抽過大煙,精神頭蠻足,兩隻眼睛放射出亢奮的光彩。周大褲襠端坐在太師椅上,眯縫著眼打量著齊誌宇。他不相信麵前這個滿身書卷氣的小子會有什麽克敵之法,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而已,梅金虎卻說他懂得統兵打仗的法門,還說什麽有他的協助定可打敗一枝花,看來梅金虎是被這小子忽悠住了。雖然對齊誌宇缺乏信任,但畢竟要倚重梅金虎,既然梅金虎在自己麵前說了不少這小子的好話,總得給梅金虎的麵子。
周大褲襠咳嗽了兩聲,躬身站在一旁的一個粗使丫頭忙將過手裏的痰盂送到周大褲襠身前,周大褲襠呸地將一口黃痰吐在痰盂裏,隨後又用絲帕擦了擦嘴,這才對齊誌宇說道:“既然來到了俺的莊子,就安心住下吧,俺會要下人好生照顧你們的飲食起居。若真有退敵之法,就請協助金虎管好團勇,如能安然度過這一場劫難,俺自當厚待你們。”
接著周大褲襠又把視線轉向梅金虎,道:“金虎啊,這次的事情弄大發了,一枝花不過路過村子,幹嘛殺死他的親隨,咱們的兵勇才訓練兩個月,槍械、人數都很少,如果一枝花打過來,卻要如何應對呀!俺一家老小、萬貫家財可都在這裏呢?官府那邊沒有大把的銀子是不肯替咱們出頭的,隻有靠咱們自己了。俺把你請來,組建自衛團交給你指揮,是想日後翅膀子練硬了,再多搞些快搶,再同一枝花較量。”說到這裏周大褲襠喝了口茶,潤潤喉嚨,“俺的身家性命都在你手裏啦,你可要盡心盡力呀!”
梅金虎聽周大褲襠言辭間頗有怨責之意,皺了皺眉頭,解釋道:“周老爺,一枝花的親隨拿著這支槍闖進村子欲行不軌,若被是咱們早有防備,隻怕整個村子都會遭到一枝花的洗劫。”梅金虎說著就把老蠻的撅把子從腰裏拔出來擱在周大褲襠麵前。周大褲襠拿起撅把子,在手裏擺弄著,說道:“這是啥槍?還是第一次見著,有點像盒子炮,又不是盒子炮。”
齊誌宇道:“這是一種民間利用土法,因陋就簡而造的手槍,各個地方根據它的使用、性能、外形等產生出多種稱呼,比如“單打一”、“撅把”、“震天雷”等。該槍一次隻能打一發子彈,打完後,還要把握把向下掘開退出彈殼,再裝彈,所以叫“撅把子”。中國各地都有製造,樣式也各有不同,口徑五花八門,有的發射手槍彈,甚至有發射步槍彈的。周老爺子手裏這把應該是打步槍彈的,威力蠻大的。”
“你也會打槍?”周大褲襠抬頭望一眼齊誌宇道。
“瞧人打過槍,自己從未摸過。”齊誌宇道。
“這把槍雖外表粗糙了點,畢竟是把短槍,就給老爺防身用吧。”梅金虎道。
“俺哪用得著這個玩意,萬一走了火,可不是玩鬧的。自衛團手裏沒幾樣家夥,還是你們用吧。那個地道的事,既然你們商量好了,就抓緊辦吧。”周大褲襠把槍遞給梅金虎。
說不定哪天一枝花就打過來了,時間緊迫。幾個人離開周大褲襠家,梅金虎就命團勇敲著銅鑼,把村民們召集到村前場院裏。梅金虎站在高處對村民們講了一枝花的殘忍,以及打死胡子老蠻的經過,又講了地道對於抗擊胡子侵襲的作用,隨後就讓村民們抓緊時間回去挖地道。梅金虎當眾宣布任命齊誌宇為自衛團參謀長,負責監督指導村民挖掘各家各戶的地道。
梅金虎把老蠻的那把撅把子和從老蠻身上搜到了十發子彈一並交給了齊誌宇,齊誌宇腰裏別上短槍,麵孔繃得很嚴肅,身後跟著十幾個扛著大刀片子、火銃的團勇,那派頭不像參謀長,倒像八路的民兵隊長。齊誌宇挨家挨戶地走動,每到一家就耐心地跟那戶人家的男人講述想象中地道的樣子。他的設想是各家的地道口設在灶台下,平時地道口鋪上厚木板,木板上再鋪一層厚厚的黃土,這樣就不耽誤燒水做飯。一旦胡子打上門來,隻需搬開鐵鍋,撤去木板,就可鑽到地道裏躲藏,而且這樣的地道口絕對是這個時代的人想象不到的。地道從各家各戶灶台開始挖掘,向鄰居家院子裏延伸,目的是將各家各戶的地道連為一個整體。村民們對胡子深惡痛絕,了解了這個地道不但可以藏人,還可以殺胡子,挖地道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各家各戶男女老少齊上陣,揮鍬掄鎬,挑燈夜戰。這樣的情況倒也讓齊誌宇省了不少心思,至少不用他苦口婆心地去解釋、催促了,他所要做的僅僅是向村民們講解地道的高度、深度,怎樣使洞口更具隱蔽性這樣一些挖掘地道的具體細節。走了十幾戶人家,跟在齊誌宇身後的團勇耳聞目睹參謀長大人傳授挖掘地道之法,耳濡目染,儼然也成了地道挖掘專家,這正是齊誌宇想要的效果,齊誌宇於是就把他們派到自己未曾走道的那些家庭去協助村民挖掘地道。
半夜,有團勇來到齊誌宇的住處,向他報告說,地道挖掘出現了問題,相鄰兩戶的地道無法準確對接,許多人家的地道都挖偏了方向。齊誌宇當時已經睡下了,披衣起床跟著那個團勇來到一戶人家,下到地道裏看了看,又到臨戶人家的地道裏看了看,上來時已經有了主意。齊誌宇告訴兩戶村民,在兩戶人家的地道口之間畫一條線或者拉一根繩子,然後專門留一個人在地麵,沿著這條線用錘子不斷敲擊地麵,在下麵挖掘地道的人可以順著地麵傳來的聲音掌握地道挖掘的方向,這樣就不會再出現地道方向走偏的問題了,兩戶人家按照齊誌宇的方法施為,果然就把兩家的地道接上了。齊誌宇和團勇挨家挨戶向村民們傳授這個法子,直忙了一個多小時才算完事。
翌日上午,村子裏各家各戶的地道差不多都初步成型了,並且都連接到了一起。齊誌宇帶著團勇過去驗收。按照要求,地道要達到一人高,能夠並行兩人。但他在驗收中發現許多人家的地道挖的高度、寬度都未達到要求,但村民已無力修繕,奮戰了一宿,大家都已極度疲憊,有的人直接就躺在地道裏睡著了。
周大褲襠家的地道由周家的家仆和自衛團挖掘。周家的地道按齊誌宇的設計要求,需要在周家的院子下麵挖一個能夠容得下全村四五百口百姓、自衛團兵勇、全村糧食、財物的大洞,大洞一端與村民的地道網相連接,另一端通到周家的馬槽下麵,地道口上麵的馬槽經過木匠的改造,底部木板可以活動,抽出去,現出地道口,推進去馬槽裏放進馬料,誰也想不到下麵會有地道口,另外該地道還延伸到村外水井壁上,在水井壁上開一個孔,一旦敵人封堵地道口,或者向地道裏灌煙、灌水,這個孔就能起到通風口和排水的作用。當周大褲襠看明白了齊誌宇所畫的關於他家的地道的圖紙,周大褲襠對齊誌宇殘存的那點成見便煙消雲散了。這個地道考慮得太周全了,把所有能夠想到的都想到了。周大褲襠拿著地道圖紙拍案叫絕,為了表達自己對齊誌宇的敬意,讓仆人給齊誌宇送去了從陝西帶回來的一包狗頭棗,一包柿餅。自衛團的團勇都是從全村壯勞力裏挑出來的精裝後生,各個跟小牛犢子似的壯實。周家地道規模雖大,卻是全村人藏身保命,保財的所在。周大褲襠表現的也十分慷慨,一人賞了五十斤高粱,挖地道期間,周家殺了雞頭肥豬,團勇們一天三頓吃的豬肉燉粉條,吃飯的時候像過年一樣熱鬧。工程如此關鍵,周家又如此厚待,團勇們沒有理由不賣氣力大幹快幹。一個晚上,周家的地道就順利竣工了,而且基本上達到了要求。這期間,小菊和老黃也被大家的勞動熱情所感染,毫不猶豫地加入了挖掘地道的工作中。老黃負責把地道中挖出的泥土用馬車拉到村外,當幾天後地道竣工後,地道中挖出的泥土在村子四周修出一道厚達半米,高將近兩米的土牆。村民們都在挖掘地道,但一些有小孩的人家,小孩子無人照料,小菊主動擔當起照顧孩子的任務,為了村民們解決了後顧之憂。
周大褲襠咳嗽了兩聲,躬身站在一旁的一個粗使丫頭忙將過手裏的痰盂送到周大褲襠身前,周大褲襠呸地將一口黃痰吐在痰盂裏,隨後又用絲帕擦了擦嘴,這才對齊誌宇說道:“既然來到了俺的莊子,就安心住下吧,俺會要下人好生照顧你們的飲食起居。若真有退敵之法,就請協助金虎管好團勇,如能安然度過這一場劫難,俺自當厚待你們。”
接著周大褲襠又把視線轉向梅金虎,道:“金虎啊,這次的事情弄大發了,一枝花不過路過村子,幹嘛殺死他的親隨,咱們的兵勇才訓練兩個月,槍械、人數都很少,如果一枝花打過來,卻要如何應對呀!俺一家老小、萬貫家財可都在這裏呢?官府那邊沒有大把的銀子是不肯替咱們出頭的,隻有靠咱們自己了。俺把你請來,組建自衛團交給你指揮,是想日後翅膀子練硬了,再多搞些快搶,再同一枝花較量。”說到這裏周大褲襠喝了口茶,潤潤喉嚨,“俺的身家性命都在你手裏啦,你可要盡心盡力呀!”
梅金虎聽周大褲襠言辭間頗有怨責之意,皺了皺眉頭,解釋道:“周老爺,一枝花的親隨拿著這支槍闖進村子欲行不軌,若被是咱們早有防備,隻怕整個村子都會遭到一枝花的洗劫。”梅金虎說著就把老蠻的撅把子從腰裏拔出來擱在周大褲襠麵前。周大褲襠拿起撅把子,在手裏擺弄著,說道:“這是啥槍?還是第一次見著,有點像盒子炮,又不是盒子炮。”
齊誌宇道:“這是一種民間利用土法,因陋就簡而造的手槍,各個地方根據它的使用、性能、外形等產生出多種稱呼,比如“單打一”、“撅把”、“震天雷”等。該槍一次隻能打一發子彈,打完後,還要把握把向下掘開退出彈殼,再裝彈,所以叫“撅把子”。中國各地都有製造,樣式也各有不同,口徑五花八門,有的發射手槍彈,甚至有發射步槍彈的。周老爺子手裏這把應該是打步槍彈的,威力蠻大的。”
“你也會打槍?”周大褲襠抬頭望一眼齊誌宇道。
“瞧人打過槍,自己從未摸過。”齊誌宇道。
“這把槍雖外表粗糙了點,畢竟是把短槍,就給老爺防身用吧。”梅金虎道。
“俺哪用得著這個玩意,萬一走了火,可不是玩鬧的。自衛團手裏沒幾樣家夥,還是你們用吧。那個地道的事,既然你們商量好了,就抓緊辦吧。”周大褲襠把槍遞給梅金虎。
說不定哪天一枝花就打過來了,時間緊迫。幾個人離開周大褲襠家,梅金虎就命團勇敲著銅鑼,把村民們召集到村前場院裏。梅金虎站在高處對村民們講了一枝花的殘忍,以及打死胡子老蠻的經過,又講了地道對於抗擊胡子侵襲的作用,隨後就讓村民們抓緊時間回去挖地道。梅金虎當眾宣布任命齊誌宇為自衛團參謀長,負責監督指導村民挖掘各家各戶的地道。
梅金虎把老蠻的那把撅把子和從老蠻身上搜到了十發子彈一並交給了齊誌宇,齊誌宇腰裏別上短槍,麵孔繃得很嚴肅,身後跟著十幾個扛著大刀片子、火銃的團勇,那派頭不像參謀長,倒像八路的民兵隊長。齊誌宇挨家挨戶地走動,每到一家就耐心地跟那戶人家的男人講述想象中地道的樣子。他的設想是各家的地道口設在灶台下,平時地道口鋪上厚木板,木板上再鋪一層厚厚的黃土,這樣就不耽誤燒水做飯。一旦胡子打上門來,隻需搬開鐵鍋,撤去木板,就可鑽到地道裏躲藏,而且這樣的地道口絕對是這個時代的人想象不到的。地道從各家各戶灶台開始挖掘,向鄰居家院子裏延伸,目的是將各家各戶的地道連為一個整體。村民們對胡子深惡痛絕,了解了這個地道不但可以藏人,還可以殺胡子,挖地道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各家各戶男女老少齊上陣,揮鍬掄鎬,挑燈夜戰。這樣的情況倒也讓齊誌宇省了不少心思,至少不用他苦口婆心地去解釋、催促了,他所要做的僅僅是向村民們講解地道的高度、深度,怎樣使洞口更具隱蔽性這樣一些挖掘地道的具體細節。走了十幾戶人家,跟在齊誌宇身後的團勇耳聞目睹參謀長大人傳授挖掘地道之法,耳濡目染,儼然也成了地道挖掘專家,這正是齊誌宇想要的效果,齊誌宇於是就把他們派到自己未曾走道的那些家庭去協助村民挖掘地道。
半夜,有團勇來到齊誌宇的住處,向他報告說,地道挖掘出現了問題,相鄰兩戶的地道無法準確對接,許多人家的地道都挖偏了方向。齊誌宇當時已經睡下了,披衣起床跟著那個團勇來到一戶人家,下到地道裏看了看,又到臨戶人家的地道裏看了看,上來時已經有了主意。齊誌宇告訴兩戶村民,在兩戶人家的地道口之間畫一條線或者拉一根繩子,然後專門留一個人在地麵,沿著這條線用錘子不斷敲擊地麵,在下麵挖掘地道的人可以順著地麵傳來的聲音掌握地道挖掘的方向,這樣就不會再出現地道方向走偏的問題了,兩戶人家按照齊誌宇的方法施為,果然就把兩家的地道接上了。齊誌宇和團勇挨家挨戶向村民們傳授這個法子,直忙了一個多小時才算完事。
翌日上午,村子裏各家各戶的地道差不多都初步成型了,並且都連接到了一起。齊誌宇帶著團勇過去驗收。按照要求,地道要達到一人高,能夠並行兩人。但他在驗收中發現許多人家的地道挖的高度、寬度都未達到要求,但村民已無力修繕,奮戰了一宿,大家都已極度疲憊,有的人直接就躺在地道裏睡著了。
周大褲襠家的地道由周家的家仆和自衛團挖掘。周家的地道按齊誌宇的設計要求,需要在周家的院子下麵挖一個能夠容得下全村四五百口百姓、自衛團兵勇、全村糧食、財物的大洞,大洞一端與村民的地道網相連接,另一端通到周家的馬槽下麵,地道口上麵的馬槽經過木匠的改造,底部木板可以活動,抽出去,現出地道口,推進去馬槽裏放進馬料,誰也想不到下麵會有地道口,另外該地道還延伸到村外水井壁上,在水井壁上開一個孔,一旦敵人封堵地道口,或者向地道裏灌煙、灌水,這個孔就能起到通風口和排水的作用。當周大褲襠看明白了齊誌宇所畫的關於他家的地道的圖紙,周大褲襠對齊誌宇殘存的那點成見便煙消雲散了。這個地道考慮得太周全了,把所有能夠想到的都想到了。周大褲襠拿著地道圖紙拍案叫絕,為了表達自己對齊誌宇的敬意,讓仆人給齊誌宇送去了從陝西帶回來的一包狗頭棗,一包柿餅。自衛團的團勇都是從全村壯勞力裏挑出來的精裝後生,各個跟小牛犢子似的壯實。周家地道規模雖大,卻是全村人藏身保命,保財的所在。周大褲襠表現的也十分慷慨,一人賞了五十斤高粱,挖地道期間,周家殺了雞頭肥豬,團勇們一天三頓吃的豬肉燉粉條,吃飯的時候像過年一樣熱鬧。工程如此關鍵,周家又如此厚待,團勇們沒有理由不賣氣力大幹快幹。一個晚上,周家的地道就順利竣工了,而且基本上達到了要求。這期間,小菊和老黃也被大家的勞動熱情所感染,毫不猶豫地加入了挖掘地道的工作中。老黃負責把地道中挖出的泥土用馬車拉到村外,當幾天後地道竣工後,地道中挖出的泥土在村子四周修出一道厚達半米,高將近兩米的土牆。村民們都在挖掘地道,但一些有小孩的人家,小孩子無人照料,小菊主動擔當起照顧孩子的任務,為了村民們解決了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