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端石講座鄭柔趕忙勸紅袖說:“紅袖,不要鬧了。


    盧公子說得是。”


    又對盧鴻說:“小妹所學不精,無知妄言,鴻哥哥見笑了。


    剛才小妹看鴻哥哥這書房中,初看確實有點發亂,但細細查來,書籍擺布,似乎不是隨手亂放的,可是有什麽道理?”盧鴻有點無奈地說:“唉,這也是不得已。”


    於是便將族學蒙師盧寬與老爸盧祖安商議讓自己自修一事從頭說來,又談到家族藏書難尋頭緒的苦惱,最後將自己無奈之下采取的辦法講了一遍。


    盧鴻一邊說,鄭柔一邊看著盧鴻畫出的表格,標注的字條及記下的筆記,越看越是心驚,黑亮亮的眼睛看著盧鴻,閃爍出別樣的神采。


    待盧鴻講解完畢,看鄭柔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自己,倒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柔妹族中向以經學見長,自然沒見過我這樣的野狐禪,倒是怡笑大方了。”


    鄭柔不明白野狐禪是什麽東西,不過也知道是盧鴻自謙的說法,忙著說:“鴻哥哥切不可妄自菲薄。


    小妹族中雖然於經學著意得緊,也不過是師授道傳,一家門戶。


    象鴻哥哥這般遍覽群書,縱橫經史的方法,真是匪夷所思,想來更是大有道理。


    隻是若非有大毅力、大智慧,怕是難以為繼。”


    盧鴻笑了說:“柔妹也誇得太過了,我隻是覺得這樣看起來比較清楚便捷。


    現在族中藏書經、子二部都看得差不多了,史集二部我預計再有幾個月也就看完了。


    到時候怎麽辦,心裏卻是沒底。”


    鄭柔聽盧鴻之言,心中更是一驚。


    心想這盧家藏書樓,雖然不如自己家中搜集得齊全,怕也不下幾千卷。


    盧鴻能用短短兩年時間通覽一遍,且看他用功之法,顯是所得頗多。


    如此天份,如此心思,說是天下之才,也不為過。


    最初這門親事,因盧、鄭二夫人極為熱心,鄭柔乃是蒙鄭夫人收養,也不敢違背鄭夫人之意,隻是應承憑其做主便是,實則心中難免委屈。


    雖然她早就聞說盧鴻大名,見了盧鴻人物形象,也是俊秀明朗,但行動頗為跳脫浮燥,心中稍稍也存了些芥蒂。


    直至此時見了盧鴻治學之法,所行所思,均是出乎意料,方知盧鴻才識,實是超出了世人藩籬之外,假以時日,不難成就一代大家。


    鄭柔年紀雖小,卻是自視頗高,此刻一旦對著盧鴻口服心服,一門心思便死心塌地的全係在了盧鴻身上,偷偷地卻又暗自慶幸鄭夫人給自己訂下的這門親事了。


    鄭柔聽盧鴻說族中書將讀盡時便說:“小妹族中,也頗富藏書,雖然不敢說勝過盧家,但也有些獨到的地方。


    再則滎陽地處中原,襟帶洛京,若說求學問道,也較為便利。


    他日哥哥得暇,不妨到小妹族中遊學一行,或有裨益。”


    說完,卻是臉色微紅,低頭不語。


    盧鴻倒是沒注意到,隻是隨口說:“鄭家書香傳世,家中藏書自然是冠於一方。


    隻是族中藏書,我一個外人借閱,可方便麽?”鄭柔一聽,不由得臉更紅了,心想這位鴻哥哥這般聰明伶俐的人兒,怎麽在這事兒上糊塗?隻好強忍羞意解釋說:“他人自然是不可了。


    隻是哥哥到時行了納彩之禮,也就不算外人了。”


    說到後邊,聲音越小,幾不可聞。


    盧鴻一聽這才明白,不由暗叫自己糊塗。


    原來古時婚姻,禮節繁雜,分為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禮。


    現在雖然說是與鄭柔訂了親,其實還隻算是口頭協議。


    待鄭夫人等回家商量,同意議婚,自已這方才能行納彩之禮,正式求婚。


    各地風俗不同,行納彩之禮不一定便要本人上門。


    但範陽地處北地,納彩多以射雁為禮,需得本人親自送上門去,方顯鄭重其事,到時候自己少不得還要到鄭府走一趟。


    兩人說到這**話題,都有些不好意思。


    這在此時,聽得門口叮當之聲,那二鐵背著一個箱子,拎了大大小小十幾把刀鏟已然到了。


    二鐵見盧鴻出來,就把刀鏟拿出來給盧鴻看。


    這唐時冶煉技術頗為發達,幽燕之地,更是其中翹楚,這幾件刀鏟雖然不是什麽大物件,卻也打造得極為堅韌鋒利。


    盧鴻便將一塊準備好的石料指給二鐵,讓他搬出來。


    這石尚是毛坯,未曾整形,盧鴻便讓他按著大小,先行鋸開,以便下一步雕琢。


    二鐵也不多話,打開箱子支好架子,拿了趁手家夥便切割起來。


    盧鴻便引了鄭柔,賞玩自己收來的這一屋子寶貝石頭。


    最多的自然便是自己讓盧多弄來的下岩北壁,此外也有一部分其他坑口的端石。


    鄭柔看了一會便問道:“鴻哥哥,這端州紫石硯的大名,小妹自然是聽過的。


    隻是這下岩北壁,是什麽意思呢?”盧鴻便講與她聽。


    這端硯產於端州爛柯山。


    爛柯山中有水名端溪,沿溪而上東側的山麓,自下而上,三個坑口,均產硯石,分別稱為下岩、中岩與上岩,每岩又各有南、北壁之別。


    若論石質,則是愈下愈佳。


    下岩北壁所采硯石,潤澤豔麗,又勝過下岩南壁石。


    因此這下岩北壁石,堪稱端溪石中之英。


    盧多這次得了盧鴻指點,將下岩北壁先行開采,這半屋石料說來雖然不多,但件件當得端溪之髓,實在是難得至寶。


    盧鴻邊說,邊指點各類石品與鄭柔看。


    這端硯石品眾多,最上者莫過於青花、天青、魚腦凍、蕉葉白四大名品。


    這四種石品,不僅華麗美觀,下發墨更是佳妙。


    其他如冰紋、火捺、等等,也均是佳品。


    此外端硯還有一種名品,便是石眼。


    這石眼於下發墨並無益處,卻質地高潔,細膩晶瑩,十分名貴,最可供賞玩。


    端硯中眼又分八哥眼、雞公眼、雀眼、貓眼、象牙眼等等,名目繁多,美不勝收。


    兩人正說得興起,二鐵已經將石形維整完畢。


    請盧鴻看過。


    盧鴻便拿出準備好的太史硯圖來,細細講給二鐵,又拿起準備好的製硯工具,給他講這敲鏟平鏟等,都是做何用處。


    他比劃著給二鐵示範了兩下,看二鐵已經明白了大義,就讓他下手雕製,自己卻在一旁不斷指正。


    這些東西,前世時盧鴻都曾用過,隻是現在人小力弱,雕鑿不動,隻是眼力尚在,指點二鐵,自然是富富有餘。


    二鐵這手藝著實不錯,得盧鴻指點片刻,已經摸著了門道,用了一個多時辰,一方太史硯便粗粗成型。


    隻是這方石硯背麵要做成抄手,其上十幾個石眼,盧鴻盡皆要二鐵留成石柱,這樣的活需得慢慢做來,盧鴻隻是說明了自己要的效果,就由他自己忙活了。


    跳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物販子在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集古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集古字並收藏文物販子在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