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我實在是聽不下去了,遂起身回到了客廳裏邊。吳琪和胡宇問我,聽了半天,樓下到底啥情況?
我搖搖頭表示沒啥情況,該來的沒來。不過,琢磨來琢磨去,我倒也想到個主意……
話說不大一會的功夫,樓下那倆兄弟就搞定了,反正修的也隻是王玲故意鏟掉的一小塊牆皮,專業人員秒做,問題一點不大。
那倆兄弟走後,我拉著吳琪他倆,也快速下到一樓,跟王玲說了句:“別亂跑,在家等信兒”,我們哥幾個就都跟著出去了。
沒錯,我倒想看看這“神州地產”裝修部到底是在哪旮旯待著,如果找到了他們總部,那找那個張經理就應該不難了。
話說我們哥四個一路跟到樓下,就上了吳琪的車。可那倆兄弟挎著沾滿白灰的帆布包一直都是在路上走,我們也就隻能在後麵慢慢開。
跟了也有大概三裏地開外了,這時候路邊有個賣麵皮小攤,那哥倆就直奔那邊去了,看樣子這是要解決午飯。
見此情景,我不由心生感概,想想咱們這些社會的底層也是夠苦的,這哥倆怎麽來的我不知道,但看這樣子是要走著回去,原因無非就是省了這坐車的錢,而午飯就是簡簡單單的一頓麵皮,看著這哥倆鬧市街邊狼吞虎咽時滿足的樣子,心裏還真是忍不住有些小酸。
想起前些日子我剛來酒店當服務生那會兒,那真叫一個驚爆眼球,往往很多都是消費非常高的客人們,吃掉的卻非常少,動輒上千元的一大桌菜,幾個大腹便便的主子,帶著幾個楊柳細腰的主子,動個幾筷子就不吃了。而剩下的最後都是隨著泔水桶進了豬圈。
唉,我也知道,這事從古至今就它娘的無人能說出個道理來。如今老子受著大生產的累,就別再操那奧巴馬的心了。
不過我記得中學時有個音樂老師給代的曆史課上曾講過:說被這種現象氣的投河的某國某詩人,駕鶴之前早有詩雲:豬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遍身肥油者,不是養豬人……
哦對不起,扯遠了,這種話題最好還是點到為止,說多了容易被某豐快遞請去喝茶。
書歸正傳,話說眼前這哥倆也就吃了五六分鍾吧,就結賬起來了,吃沒吃飽我不知道,但看這意思是又要開始趕路了。
吳琪慢慢騰騰的在後麵開著車,又跟蹤了將近有二十多分鍾,直到出了市區,這哥倆進了一個荒郊中,正新建的小區裏麵,看樣子這就是他們的總部了。
這時吳琪回過頭問我:“哥,你看咱們還進去嗎”?
“都跟到這了,就進去看看吧,反正也沒人認識咱們”。
都說好奇心害死貓,這話一點不假。這回刑爺竟罕見的沒表態,而我這個臨時領導做出的決定,差點導致我們這個“降妖小分隊”被團滅……
我們進入工地以後,並沒看見那倆工人,眼前隻有一排排剛打好架子的居民樓,所謂剛打好架子的樓,就是說樓已經蓋起來了,但還沒刷外牆塗料,沒安門窗的那種。
進到門裏邊也是冷冷清清的,沒個人影,所見之處到處都是建築垃圾,繞了好幾大圈後,終於看到一排簡易的門板房,此時正有幾個零星的工人在那慢慢的活著水泥。
老邢見狀搶先湊上前去,給幾位工人叔叔問了聲好後,每人都上了根煙,又掏出他的“塑料神器”給分別上了火。
我們幾個見此真是十分的佩服,心想老邢這萬年服務生真不是蓋的,這麻溜兒勁兒,這眼力見兒,此時隻能用“牛b”來形容。
不過,點完火後有個工人突然說道:“你是…邢軍”?
老邢一愣,抬頭看清後驚呼:“哎呦臥槽?曹雙冬!!”。
那個工人見老邢認出了自己,激動的把頭上的安全帽給摘了下來甩在地上,笑容滿麵,用自己那沾滿水泥的雙手,搭在了老邢的雙肩上,激動地說道:“哎喲我去,哎呀哎呀哎呀,你咋來這了呢”?
老邢對此似乎有些反感,眼睛瞥了一眼被沾上水泥的新買的黑風衣,似乎有些心疼。此時不光是他,我看著都心疼。
不過那哥們顯然沒看出這點,依然很是熱情,拉著老邢不肯鬆手,滿臉的興奮。
我見狀忙上前給其解圍道:“怎麽?這位小哥您認得我們邢經理嗎”?
這哥們聽我說完,並沒回答我的話,而是更加的緊緊攥住邢軍的手問道:“哎呀,你都當大經理啦?真是太厲害了”
“唉,什麽經理不經理的,就是個虛名而已”。老邢的“大神姿態”呼之即來,得心應手。
“瞧你,幾年沒見,飛黃騰達了不說,還變得這麽謙虛”。這兄弟似乎對老邢十分的敬佩。
沒等老邢說話,這位雙冬兄又激動地說道:“哥幾個等會我,老子今天還就不幹了,我去支錢,一會咱幾個喝酒去”。
說完,雙東兄終於放開了老邢的雙手,轉身一腳把自己的安全帽踢老遠,又用脫背心的方法脫了自己的迷彩服外套,隨手扔在了地上後,轉身跑進了其中的一間門板房裏。
這一幕,其他的工人到沒咋注意,但我身後的吳琪、胡宇倒是被驚得目瞪口呆說不出話來,仿佛看到了世外高人。
手被放開後老邢也終於鬆了口氣,但風衣的肩部以及雙手,都被沾上了不少的水泥,此時彎腰撿起地上的一個木條,慢慢的往下刮著。
我見他這副德行,強忍著沒敢笑出來,但臉也憋得通紅。隨後我調侃道:“刑經理,這是咱們親戚嗎”?
“屁親戚,我同學,口外的”。老邢沒好氣的回答。
這個“口外”大家可能不知道,確切的說不是個地名,而是個統稱。因為我們老家住在燕山山脈的腳下,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戰國時期吧大概,也就是齊、楚、燕、漢、趙、魏、秦那些個亂七八糟的時候,山裏的人和山外的人其實是不同國家的,以燕山頂峰上的長城為界。
而那時候,山裏的人,也就是我們,通常稱山外為“口外”,也有叫“邊外”的,說白了就是邊境以外。雖然早在幾千年以前就統一了,但這種叫法在我們那偏遠的旮旯裏,仍然沿用至今。
書歸正傳,話說這時候雙東兄回來了,大老遠的飛奔過來使人眼前一亮,換了套的黑色燕尾服看著很有檔次。
可走近了一看,裏麵的紅毛衣顯然有些不那麽搭配,但最不提氣的不是毛衣,而是腳下穿著的一雙嶄新的---勞保膠皮鞋。
(作者ps,這兩天有幾個書友(那年夏月,炒雙冬,纖瘦的影子等)都是一過半夜12點,就會給本書投推薦票,本人很是感激、感動。感激之餘,遂借雙東兄名字一用,以提高檔次。隻是,雙東兄可別怪我提筆無情哈)
我搖搖頭表示沒啥情況,該來的沒來。不過,琢磨來琢磨去,我倒也想到個主意……
話說不大一會的功夫,樓下那倆兄弟就搞定了,反正修的也隻是王玲故意鏟掉的一小塊牆皮,專業人員秒做,問題一點不大。
那倆兄弟走後,我拉著吳琪他倆,也快速下到一樓,跟王玲說了句:“別亂跑,在家等信兒”,我們哥幾個就都跟著出去了。
沒錯,我倒想看看這“神州地產”裝修部到底是在哪旮旯待著,如果找到了他們總部,那找那個張經理就應該不難了。
話說我們哥四個一路跟到樓下,就上了吳琪的車。可那倆兄弟挎著沾滿白灰的帆布包一直都是在路上走,我們也就隻能在後麵慢慢開。
跟了也有大概三裏地開外了,這時候路邊有個賣麵皮小攤,那哥倆就直奔那邊去了,看樣子這是要解決午飯。
見此情景,我不由心生感概,想想咱們這些社會的底層也是夠苦的,這哥倆怎麽來的我不知道,但看這樣子是要走著回去,原因無非就是省了這坐車的錢,而午飯就是簡簡單單的一頓麵皮,看著這哥倆鬧市街邊狼吞虎咽時滿足的樣子,心裏還真是忍不住有些小酸。
想起前些日子我剛來酒店當服務生那會兒,那真叫一個驚爆眼球,往往很多都是消費非常高的客人們,吃掉的卻非常少,動輒上千元的一大桌菜,幾個大腹便便的主子,帶著幾個楊柳細腰的主子,動個幾筷子就不吃了。而剩下的最後都是隨著泔水桶進了豬圈。
唉,我也知道,這事從古至今就它娘的無人能說出個道理來。如今老子受著大生產的累,就別再操那奧巴馬的心了。
不過我記得中學時有個音樂老師給代的曆史課上曾講過:說被這種現象氣的投河的某國某詩人,駕鶴之前早有詩雲:豬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遍身肥油者,不是養豬人……
哦對不起,扯遠了,這種話題最好還是點到為止,說多了容易被某豐快遞請去喝茶。
書歸正傳,話說眼前這哥倆也就吃了五六分鍾吧,就結賬起來了,吃沒吃飽我不知道,但看這意思是又要開始趕路了。
吳琪慢慢騰騰的在後麵開著車,又跟蹤了將近有二十多分鍾,直到出了市區,這哥倆進了一個荒郊中,正新建的小區裏麵,看樣子這就是他們的總部了。
這時吳琪回過頭問我:“哥,你看咱們還進去嗎”?
“都跟到這了,就進去看看吧,反正也沒人認識咱們”。
都說好奇心害死貓,這話一點不假。這回刑爺竟罕見的沒表態,而我這個臨時領導做出的決定,差點導致我們這個“降妖小分隊”被團滅……
我們進入工地以後,並沒看見那倆工人,眼前隻有一排排剛打好架子的居民樓,所謂剛打好架子的樓,就是說樓已經蓋起來了,但還沒刷外牆塗料,沒安門窗的那種。
進到門裏邊也是冷冷清清的,沒個人影,所見之處到處都是建築垃圾,繞了好幾大圈後,終於看到一排簡易的門板房,此時正有幾個零星的工人在那慢慢的活著水泥。
老邢見狀搶先湊上前去,給幾位工人叔叔問了聲好後,每人都上了根煙,又掏出他的“塑料神器”給分別上了火。
我們幾個見此真是十分的佩服,心想老邢這萬年服務生真不是蓋的,這麻溜兒勁兒,這眼力見兒,此時隻能用“牛b”來形容。
不過,點完火後有個工人突然說道:“你是…邢軍”?
老邢一愣,抬頭看清後驚呼:“哎呦臥槽?曹雙冬!!”。
那個工人見老邢認出了自己,激動的把頭上的安全帽給摘了下來甩在地上,笑容滿麵,用自己那沾滿水泥的雙手,搭在了老邢的雙肩上,激動地說道:“哎喲我去,哎呀哎呀哎呀,你咋來這了呢”?
老邢對此似乎有些反感,眼睛瞥了一眼被沾上水泥的新買的黑風衣,似乎有些心疼。此時不光是他,我看著都心疼。
不過那哥們顯然沒看出這點,依然很是熱情,拉著老邢不肯鬆手,滿臉的興奮。
我見狀忙上前給其解圍道:“怎麽?這位小哥您認得我們邢經理嗎”?
這哥們聽我說完,並沒回答我的話,而是更加的緊緊攥住邢軍的手問道:“哎呀,你都當大經理啦?真是太厲害了”
“唉,什麽經理不經理的,就是個虛名而已”。老邢的“大神姿態”呼之即來,得心應手。
“瞧你,幾年沒見,飛黃騰達了不說,還變得這麽謙虛”。這兄弟似乎對老邢十分的敬佩。
沒等老邢說話,這位雙冬兄又激動地說道:“哥幾個等會我,老子今天還就不幹了,我去支錢,一會咱幾個喝酒去”。
說完,雙東兄終於放開了老邢的雙手,轉身一腳把自己的安全帽踢老遠,又用脫背心的方法脫了自己的迷彩服外套,隨手扔在了地上後,轉身跑進了其中的一間門板房裏。
這一幕,其他的工人到沒咋注意,但我身後的吳琪、胡宇倒是被驚得目瞪口呆說不出話來,仿佛看到了世外高人。
手被放開後老邢也終於鬆了口氣,但風衣的肩部以及雙手,都被沾上了不少的水泥,此時彎腰撿起地上的一個木條,慢慢的往下刮著。
我見他這副德行,強忍著沒敢笑出來,但臉也憋得通紅。隨後我調侃道:“刑經理,這是咱們親戚嗎”?
“屁親戚,我同學,口外的”。老邢沒好氣的回答。
這個“口外”大家可能不知道,確切的說不是個地名,而是個統稱。因為我們老家住在燕山山脈的腳下,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戰國時期吧大概,也就是齊、楚、燕、漢、趙、魏、秦那些個亂七八糟的時候,山裏的人和山外的人其實是不同國家的,以燕山頂峰上的長城為界。
而那時候,山裏的人,也就是我們,通常稱山外為“口外”,也有叫“邊外”的,說白了就是邊境以外。雖然早在幾千年以前就統一了,但這種叫法在我們那偏遠的旮旯裏,仍然沿用至今。
書歸正傳,話說這時候雙東兄回來了,大老遠的飛奔過來使人眼前一亮,換了套的黑色燕尾服看著很有檔次。
可走近了一看,裏麵的紅毛衣顯然有些不那麽搭配,但最不提氣的不是毛衣,而是腳下穿著的一雙嶄新的---勞保膠皮鞋。
(作者ps,這兩天有幾個書友(那年夏月,炒雙冬,纖瘦的影子等)都是一過半夜12點,就會給本書投推薦票,本人很是感激、感動。感激之餘,遂借雙東兄名字一用,以提高檔次。隻是,雙東兄可別怪我提筆無情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