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便推說父母年紀一天天大了,又隻有自己一個孩子,若住校,便無法侍奉雙親。


    李柏費了牛勁才忍住沒揭穿他,你成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隔三差五還讓父母擔憂受氣,究竟誰伺候誰?不過,他也樂得讓兒子走讀,大不了自己每天駕車接送就是了。


    蔣縝不知內情,隻當他是真孝順,便拍著胸脯說小事一樁。


    當下,便請李柏把行裝原車帶回,蔣縝領了李昂直入學宮。


    之所以叫學宮,是因為這時候的官學大多學廟一體,既是培養士子的學校,也是奉祀孔子的文廟。


    從“文魁”牌樓進去,便是學宮正門,中軸線上依次是夫子殿、明倫堂、藏經樓三大主體建築,禮儀性質居多。


    東西兩廊及其附屬建築才是官學日常辦公教學的公值房和學舍。除此之外,還有供住校學生食宿的食堂、廚房、齋室等場所。


    蔣縝領著李昂轉了一圈,便來到東廊第二間值房拜見蔣誼。


    蔣師叔態度還那樣,同意了他走讀,不鹹不淡地叮囑幾句後便叫走人。李昂雖覺得這位師叔對自己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不管是嫌棄也好,厭惡也罷,反正就是看你不爽。


    但一來對方是長輩,二來這回也確實幫了忙,便再三致謝後退了值房。


    等好一陣,不見蔣縝出來,忽然瞥見隔壁那房裏坐著一個熟人,遂略整衣巾前往問候。那人便是王直學,一見他便眉開眼笑,熱情得不得了。


    倒不全是因為吃人嘴軟,拿人手短,而是真心喜歡這個會來事又懂事的學生。閑話一陣,當聽說那孫寶林之事已了,越發高興。畢竟若真鬧起來,那胖子一通亂咬,他麵上也不好看。


    “對了,學生還有一事,求先生成全。”


    “直說,能辦的我一定給你辦,不能辦的我也替你想想辦法。”王直學難得如此爽利。


    李昂便把走讀一事說了,雖則蔣誼已經同意,但直學主管紀律考勤,他可不想還沒正式入學便給人留下有恃無恐的印象。


    “我當甚要緊事!就這?”王直學好似還有些失望。“你願走讀便走讀,學裏還省了糧食鋪位。”


    這倒是實話,學子們考縣學,除讀書求學之外,主要便是看重免役吃糧的優待。你既主動放棄,人家求之不得。


    正說話時,蔣縝尋來了。


    到底是一把手的兒子,比起李昂來的恭謹來,他就隨意得多。大咧咧地行個禮,又應付幾句,便帶著小老弟出來。


    “藎臣,你別多心,我爹就那脾氣。反正是他們長輩間的舊事,咱們弟兄不管。”


    聽他話裏有故事,李昂也不便多問,笑道:“這是自然,咱這可是比夫妻還難得的緣分。”


    “哈哈,打小我就喜歡你這浪蕩!你放心,既到了學裏,便是你我的地頭,以後大事小事都有哥哥罩著你,隻管橫著走就是!”蔣縝一開心,那股子潑皮勁就出來了。無怪乎他跟李昂多年不見也這般親切,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潑皮惜潑皮啊。


    說笑片刻,李昂便請他一起去吃飯。


    蔣縝也正有此意,哥倆離了學宮,到城北瓦肆勾欄雲集之處尋一體麵的正店,撿上好的座頭坐定。點上肉線條子、薑酣生螺、炒白腰子三道硬菜,又要了一壇店裏有名的“千日春”,便推杯換盞,把酒言歡。


    蔣子豐雖年過弱冠,但這年頭有條件的讀書人都興個晚婚,所以仍是單身沒有拘束,再加上跟李昂脾性相投,幾盞酒下去便麵皮泛紅,興致高漲,胡吹海侃起來。


    喝得差不離,又要一盆炸沙魚襯湯,雪白雪白,鮮美可口。


    吃飽喝足,李昂喚來跑堂,剔牙的蔣縝卻白眼一翻:“要你多事?這麽些年沒見,到城裏來還不該吃哥哥一頓?”


    結完賬出來,蔣縝也不去學裏了,直接回家睡覺。李昂則投南郊回鄉,因今日隻是報到,明天才正式開課。不管如何,從現在起,他便是注籍在冊的官學生員了。


    其實,剛開始,讀官學並不是李昂刻意為之,之前參加考試隻是為了逃避勞役而已。


    可現在,他卻認了真。


    因為他發現,要想在這個時代有所作為,除了讀書科考之外,沒有更好的選擇。宋朝立國一百六十餘年,上至廟堂之高,下至江湖之遠,“崇文”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什麽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什麽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就連三尺孩童都能搖頭晃腦地吟誦。


    當然,也可以去當兵。從征報國,血戰疆場,驅逐蠻夷,複我山河,隻一想便叫人熱血沸騰。但這股熱乎勁過了之後,你遠的想想狄青,近的想想種師道,要還想找不痛快,就再想想這時候應該已經投身行伍的嶽飛……


    穿越以前,李昂看小說時,總有一個疑問。為什麽穿越者大多都選擇作官來治國安邦平天下?剩下那些選擇經商販貨的,行醫賣藥的,甚至當師爺當家丁的,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之外,也還要不遺餘力對時局施加影響……多累得慌,何不弄倆錢,買點地,以酒色自娛,作個富貴閑人?


    等到自己穿越了才明白,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且不說追名逐利是人的本性,“官本位”的思想影響中國人尤深,也不說看到山河破碎,生靈塗炭而不施以援手是否會愧疚,單說你明知道曆史走向而不加以幹預的話,憋也把你憋死!


    有鑒於此,李昂決定,讀官學,考功名。


    實話實說,難度不小,身邊便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五過解試,四赴省試,終究還是沒撈著個進士出身。


    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他前一世是學曆史的,有些國學基礎。現在又進了官學,能夠接受係統的教育。再加上李柏雖然沒考中進士,但本身學問不淺,參考經驗又豐富,當個輔導老師總綽綽有餘吧?


    就這樣的條件,絕對值得放手一搏。哪怕最後實在不行,也還有其他途徑可以入仕,隻是終究不如進士出身來得體麵和正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一品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汪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汪實並收藏大宋一品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