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沒有拐子馬我軍持續占優,就像這煙霞一般持續上升。”嶽飛接著說。


    “但煙霧在不同高度,態勢大不一樣。”餘化龍又說。


    “餘將軍,說的好。”嶽飛道,“開始之時,是緩緩而上。我軍若如此,可喚作‘序進’。就是說集中兵力,井然有序地前進。”


    “然後呢?”董先問道。


    “然後煙霞開始四散。說明在相同上升速度之下,煙升的阻力有所改變。可比我軍進攻到一定階段,敵人心理防線被突破,或者彼此聯係逐漸打破。敵之阻力,漸漸變小。此時敵人之退可以用‘四散奔逃’來形容,我叫它‘散攻’。因為這個時候我軍也要隨機應變,把戰線漸次返伸擴展。就會煙霞般慢慢散開,而越上散得越開。”


    “那麽第三階段呢?”董先又問。


    “第三階段,敵我俱散開之後,我軍必抓住戰機將其分割包圍。此時被圍之敵,不能再撤了。為什麽?被圍了嘛。必然投降或作困獸之鬥。戰場態勢可呈一個又一個的小包圍圈,恰似這旋轉之煙霞。我起名叫‘圍殲’。”嶽飛又說。


    “那我知道了。包圍之後,我軍聚殲其敵,令其灰飛煙滅,正是第四個階段。”董先道。


    “正是,可以喚作‘滅敵’。”嶽飛道。


    “好,這個道理清楚明白。”餘化龍道。


    “可是這其中有一大一小兩個問題。”嶽飛道;“這也是我今番將眾人聚來商議之事。”


    “什麽問題?”


    “第一,也是最大的問題。煙升的速度我們可控。這數日來我軍緩進徐攻,戒急用忍,是我們控製了速度。當然這個進攻的速度可以提高五至十倍。打敵人措手不及。而最大的速度就是追擊咬住敵人速度。我們也可以預料。”嶽飛道。


    “那問題在哪裏?”餘化龍問。


    “問題在我們何時,由‘序進’轉成‘散攻’。在戰事交錯之時,這一關鍵時刻,需由將領而定,不能由士兵盲目執行。”


    “難道不能順其自然嗎?”董先問道。


    “煙之上升。看似順其自然。但冥冥之中,有升力與阻力合成的道理。我等不得而知。戰場上,敵我雙方的力道也不是我方可以決定的。但是,轉進時機過早,必使我軍傷亡大增。而轉進時機過遲,必使敵軍大部分脫逃。從而達不到殺傷敵人有生力量之目的。”


    “那我們至少是占了他們的地方。”湯懷道。


    “不然,孫子有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爭城占地是戰役的結果而不是目的。”嶽飛道。


    “那怎麽辦?”湯懷道。“我軍十數年防守,於守城一事,可稱得心應手。但進攻的確經驗不足。非但我軍,大宋任何一隊人馬皆無此經驗,都非長項呀。”


    “所以,我聚大家一議。”嶽飛道。


    但他說完話,帳中一片寂靜。眾將確實沒有深入考慮過,也沒有經驗。眾人沉思半響,皆無成言。嶽飛見此也隻好說,


    “那麽好吧,今番議事隻能到此為止。明早戰鬥,我見機行事吧。望諸將邊戰邊想。為以後積累經驗。”


    正待嶽飛正要結束這一重要議題時,忽然有人道:


    “嶽帥,我有一個極不成熟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眾人見時,原來此人乃是嶽飛馬前的護衛,乃為偏將王橫。


    話說這王橫與鐵匠營的王三橫本無一點關係,是嶽飛數年前所收的一個落草為寇的山大王。自跟了嶽飛之後,馬前馬後為人十分勤奮。克盡職守護衛嶽飛。


    他從不多言。隻是在與瀝重信使耶律錞交涉中,嶄露頭角。再有一說,帳中議事者,皆有統置或副統置之秩。他一個偏將護衛,斷乎沒有說話的地位。


    但嶽飛一向講究軍事民主。大家見王橫說話,隻是詫異,並沒有感覺不妥。


    “王橫你講。”嶽帥道。


    “這數日爭戰,我軍與金兵纏鬥,雖然是緩進徐攻,但是局部進擊速度,確不是由各營統帥而定的。”王橫道。


    大家一聽,覺得有理。


    “局部分割進擊,是小隊的戰術行為。隻能由敵我雙方戰鬥力而定。有時我軍人多幾個或者是武功強一些,那麽進擊速度就快。有時敵人強些,雖然最後也能將其殲滅,可時間畢竟要多一些。”王橫又說。


    “那你的意思是有序進到散攻,是不能以統帥意誌為轉移的了?”王貴詰道。


    “王將軍,恰恰相反。”王橫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瀝泉神槍中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幾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幾梁並收藏瀝泉神槍中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