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漬率部強擊,開始之時嶽家軍馬快,兵器也占優。加上偃城大捷手下士氣很高。一個突擊之下,王漬千騎隻有數人輕傷,斬傷金兵卻百人有餘。
王漬見突襲得手,並不敢戀戰。隻求突過金兵大隊,好與楊再興匯合。
他可想錯了,王漬馬隊突擊之後前行不過數百步,已然碰上拐子馬隊。那拐子馬四周重甲,正結成六馬陣前行,把個道路封了個死不透氣。
嶽家軍再攻,哪裏攻得動?王漬部下來在拐子馬陣前,猶如撞到鋼牆銅壁。拐子馬重甲,刀槍不入。王漬騎兵,皆單人獨馬。人家卻是六匹聯軍。就是對方不施殺手,你撞也撞不動人家。
還不要說拐子馬重甲之後,一有長矛,二有硬弓。王漬兵馬來到近前,無法殺敵,反而被金人所傷。
王漬無法,隻得命人後撤。其時部隊已經開始增加不少傷亡。但王漬馬快,迅速脫離接觸。他如果撤離,本來可以全身而退。
但王漬心係小商河。感到必與楊再興匯合才是。於是乎二次命馬隊衝鋒。他明令全隊,不計傷亡,務勿必搶出大道,夠奔楊將軍。
哎呀,這一次,他就沒有頭次幸運。原因簡單,那拐子馬主帥完顏塞裏,也是身經百戰之人。首戰遇敵多有傷亡,但元氣尚在。
他手下萬餘人,而王漬隻有千騎。王漬衝鋒之後,天已放亮,塞裏對宋軍看了個正著。遂命拐子馬隊左右散開。誘王漬入陣。
王漬觀金軍,由於人數眾多則無法窺其全貌。一句話,雙方人馬太過懸殊之故。但王漬拚命犯險,命馬隊二次奪大路,突入陣中。
雖然又斬殺數百敵人,卻被完顏塞裏鐵桶般團團圍住。
戰爭是慘烈的。拐子馬陣之中王漬以下千人全部陣亡,無一生還。自然在他們拚命博殺之下,金軍死傷亦有兩千多人。
更重要的是王漬這一遭遇戰,遲阻拐子馬兩個多時辰,也算為小商河阻敵爭取了時間。
因此言宋軍之勇,以少擊眾,在偃城郢昌之役中從全局而言,無論王漬還是楊再興,都已經達到了戰略目的。
隻是從局部而言,可歎楊再興從未等到任何援軍。
再說田副將飛馬到陣前,已經筋疲力盡。滿臉泥土,混身大汗早已濕透盔甲。見到嶽飛第一句就是:
“嶽帥,楊將軍命我前來通報,小商河必阻敵二日。可此刻他多半早已殉國了!”
田副將把話講完。目的已達,精氣神便散了,一個坐不穩,‘窟通’一聲,栽落馬下。
旁邊士兵連忙去扶。掐人中,喂清水,算是硬把田副將又救醒了。
嶽飛聞言見狀,不由大驚。細聽之下,才知道小商河惡戰。楊再興以兩千血肉之軀,前後抵擋蕭元泰二萬五千餘眾。與完顏賽裏一萬拐子馬拚死惡戰。
嶽飛知道,彼時田副將與楊再興分手之際,小商河已經阻敵一天半。以當日戰局,楊再興尚可支撐最多三個時辰。
楊再興是什麽人,乃大宋第一猛將。其人武藝絕倫,心思縝密,身經百戰,義薄雲天。他還有個好處,就是戰況再惡,必視死如歸,將軍令執行到底。因此,楊再興再有機會脫離戰場,他必不為之。
嶽飛聽罷田副將來報,心中已知小商河的確是凶多吉少。雖然阻敵一日半有餘,此戰略目的已達。但就此折損一員大將,還是極為心痛。
饒是嶽鵬舉大將風範,泰山崩於前,麋鹿興於左,他絲毫不亂。急令人去再探王漬,以圖後謀。
當時天色已晚。雙方士兵混戰一整天,皆人倦馬乏。嶽飛知道自己不收兵,金兀術不敢鳴金。因為此時宋軍是功勢,而金軍隻有被動挨打。
嶽飛審時度勢,首先鳴金收兵。
“要命的鼓,還命的鑼。”嶽家軍鑼聲響亮,金兀術這才鬆了一口氣,忙令手下回撤五裏。先脫離兩軍接觸,然後埋鍋造飯,不表。
此時嶽飛命令全軍飽餐戰飯,自己卻聚各營副將以上軍官帳前議事。兩旁將軍盔明甲亮,皆一拂戰塵,帳前端立。
此乃嶽家軍特有風範,戰事再緊,軍容風紀必須講究。俗話講慈不掌兵,嚴肅軍紀乃嶽飛馭軍之必行。
就在這時,隻見一人頭盔沒戴,鎧甲未披,倒是五花大綁,步履沉重,行到帳前。
此人垂頭喪氣,二目無光,大家一見,正是大將牛皋!
(58回完)
王漬見突襲得手,並不敢戀戰。隻求突過金兵大隊,好與楊再興匯合。
他可想錯了,王漬馬隊突擊之後前行不過數百步,已然碰上拐子馬隊。那拐子馬四周重甲,正結成六馬陣前行,把個道路封了個死不透氣。
嶽家軍再攻,哪裏攻得動?王漬部下來在拐子馬陣前,猶如撞到鋼牆銅壁。拐子馬重甲,刀槍不入。王漬騎兵,皆單人獨馬。人家卻是六匹聯軍。就是對方不施殺手,你撞也撞不動人家。
還不要說拐子馬重甲之後,一有長矛,二有硬弓。王漬兵馬來到近前,無法殺敵,反而被金人所傷。
王漬無法,隻得命人後撤。其時部隊已經開始增加不少傷亡。但王漬馬快,迅速脫離接觸。他如果撤離,本來可以全身而退。
但王漬心係小商河。感到必與楊再興匯合才是。於是乎二次命馬隊衝鋒。他明令全隊,不計傷亡,務勿必搶出大道,夠奔楊將軍。
哎呀,這一次,他就沒有頭次幸運。原因簡單,那拐子馬主帥完顏塞裏,也是身經百戰之人。首戰遇敵多有傷亡,但元氣尚在。
他手下萬餘人,而王漬隻有千騎。王漬衝鋒之後,天已放亮,塞裏對宋軍看了個正著。遂命拐子馬隊左右散開。誘王漬入陣。
王漬觀金軍,由於人數眾多則無法窺其全貌。一句話,雙方人馬太過懸殊之故。但王漬拚命犯險,命馬隊二次奪大路,突入陣中。
雖然又斬殺數百敵人,卻被完顏塞裏鐵桶般團團圍住。
戰爭是慘烈的。拐子馬陣之中王漬以下千人全部陣亡,無一生還。自然在他們拚命博殺之下,金軍死傷亦有兩千多人。
更重要的是王漬這一遭遇戰,遲阻拐子馬兩個多時辰,也算為小商河阻敵爭取了時間。
因此言宋軍之勇,以少擊眾,在偃城郢昌之役中從全局而言,無論王漬還是楊再興,都已經達到了戰略目的。
隻是從局部而言,可歎楊再興從未等到任何援軍。
再說田副將飛馬到陣前,已經筋疲力盡。滿臉泥土,混身大汗早已濕透盔甲。見到嶽飛第一句就是:
“嶽帥,楊將軍命我前來通報,小商河必阻敵二日。可此刻他多半早已殉國了!”
田副將把話講完。目的已達,精氣神便散了,一個坐不穩,‘窟通’一聲,栽落馬下。
旁邊士兵連忙去扶。掐人中,喂清水,算是硬把田副將又救醒了。
嶽飛聞言見狀,不由大驚。細聽之下,才知道小商河惡戰。楊再興以兩千血肉之軀,前後抵擋蕭元泰二萬五千餘眾。與完顏賽裏一萬拐子馬拚死惡戰。
嶽飛知道,彼時田副將與楊再興分手之際,小商河已經阻敵一天半。以當日戰局,楊再興尚可支撐最多三個時辰。
楊再興是什麽人,乃大宋第一猛將。其人武藝絕倫,心思縝密,身經百戰,義薄雲天。他還有個好處,就是戰況再惡,必視死如歸,將軍令執行到底。因此,楊再興再有機會脫離戰場,他必不為之。
嶽飛聽罷田副將來報,心中已知小商河的確是凶多吉少。雖然阻敵一日半有餘,此戰略目的已達。但就此折損一員大將,還是極為心痛。
饒是嶽鵬舉大將風範,泰山崩於前,麋鹿興於左,他絲毫不亂。急令人去再探王漬,以圖後謀。
當時天色已晚。雙方士兵混戰一整天,皆人倦馬乏。嶽飛知道自己不收兵,金兀術不敢鳴金。因為此時宋軍是功勢,而金軍隻有被動挨打。
嶽飛審時度勢,首先鳴金收兵。
“要命的鼓,還命的鑼。”嶽家軍鑼聲響亮,金兀術這才鬆了一口氣,忙令手下回撤五裏。先脫離兩軍接觸,然後埋鍋造飯,不表。
此時嶽飛命令全軍飽餐戰飯,自己卻聚各營副將以上軍官帳前議事。兩旁將軍盔明甲亮,皆一拂戰塵,帳前端立。
此乃嶽家軍特有風範,戰事再緊,軍容風紀必須講究。俗話講慈不掌兵,嚴肅軍紀乃嶽飛馭軍之必行。
就在這時,隻見一人頭盔沒戴,鎧甲未披,倒是五花大綁,步履沉重,行到帳前。
此人垂頭喪氣,二目無光,大家一見,正是大將牛皋!
(58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