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曆史的長河中,雖然有達爾文的《進化論》,但關於人類起源,仍然存在著很多未解之謎,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地球已有46億年曆史,並從30億年前的‘太古代’開始,便出現了較為原始的藻類與細菌,和大量由藍綠藻所形成疊層石。


    可之後的30億裏,即便出現了輝煌的‘中生代’,爬行類動物統治地球兩億五千萬年之久,但‘文明’遲遲都沒有出現。


    似乎與現今的人類相比,所有的遠古生物都太過蠢笨,在用化石般的速度向前邁進,而我們創造文明,從新石器時代開始,滿打滿算也隻有一萬年。


    這就是《進化論》怎麽也解釋不通,連達爾文都費解的奇怪現象,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進化的腳步似乎會在某些時候突然加速,並跳過中間環節,也不需要去進行所謂的‘優勝劣汰’,便能分出勝負。


    對於這個懸案,黎修講:事物的發展都有軌跡可循,就像是一輛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使,如果突然提速、減速,便說明,有了外來因素影響到了事物的發展。


    而我們如今所處的年代,正處在這個時期內,如果將‘時間維’放大,億萬年後的人類審視曆史,對我們這個時代定義,將會得出與寒武紀完全相反的結論――大滅絕!


    近十萬年以來,地球生物的多樣性正在以飛一般的速度銳減,情況堪比‘白紀恐龍大滅絕’,而恐龍的滅絕的原因是一顆直徑超過十公裏的隕星撞擊地球所至,撞擊的地點就在如今的墨西哥海灣,所以隕星是產生滅絕的‘外力’。


    而如今,物種的滅絕是因為人類的出現,因為人類是外來物種,嚴重影響了地球的自然進化。


    關於外來物種,我略知一二,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在原有的‘食物鏈’中,如果外來物種沒有天敵,將會肆無忌憚的爆發式生長。[.超多好看小說]例如19世紀澳洲大陸的野兔,和近一萬年來的人類,似乎都出現了這種情況。


    人類的發展腳步嚴重不符合自然規律,兔子多了,豺狼應該隨之興旺,這才符合自然法則,但卻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唯一能解釋通的便是――我們都是突然間闖進來的外來物種!


    “人類不是從猿猴進化來的嗎?”我擔憂的詢問道。


    黎修用手敲了敲我的腦袋,說道:“是,但也不全是。”


    他說:“你們認為勞動在進化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勞動讓你們從長著尾巴的猿猴變成如今的模樣,也是勞動讓你們直立行走,並且使用工具。但這種認識並不全麵,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麽要勞動?推動這種思維的動力在哪裏?其實進化的關鍵是欲望,在你們的頭腦中。”


    他問我:“你認為獅子能區分出樹木的不同嗎?”


    我搖頭,他說道:“因為獅子對植物沒有欲望,所以區分不出來,但長頸鹿可以,可以很輕易的區分出哪種樹木的枝葉更可口,更富有營養。這就是欲望的奇妙之處,它能改變世界,正如《道德經》中所言――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恒無欲,以觀其眇;恒有欲,以觀其所徼。”


    說到這裏,他無奈的看向四周被定格的人群,道;“我很不理解,已經過去兩千多年,你們為什麽還是看不懂我們留下的信息,我們在《道德經》中已經闡述過世界因何而改變,但你們似乎不明白。”


    聞言我沉默下來,心中似乎感覺到了什麽,但又說不出來,那種感覺讓人覺得煩亂無序,糾纏在矛盾中。


    這時我想到了黎修剛才告誡過我的話――不要糾結於想不通的事情,白白浪費功夫。


    於是我直接問他:“你能給我講講嗎?”眼前就有個明白人,我何苦要自己為難自己,直接問不就行了嗎?


    他笑著說好,告訴我,《道德經》開篇說: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這是一句警言,是在告誡想要探索真相的智者,世界在不斷變化中,沒有盡頭,也沒有一沉不變的事物。就好比我們人類,從前是猿猴,如今卻變成了人。


    隨著‘時間維’的不斷變化,好的事物有可能變壞,這是基準,必須謹記。


    而接下來,就是他剛才所說過的話: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恒無欲,以觀其眇。


    在生命的最初,世間萬物在生命的眼中是沒有區別的,試問一隻浮遊生物,一隻細菌,有可能區分出事物的不同嗎?所以:無名,萬物之始。


    但隨著進化的改變,比如生物需要進食,那就會強迫著它,不得不去區分那些東西能吃,那些不能吃,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欲望,世界在生命的眼中開始變的不同,並有了區別。


    有名,萬物之母。


    是欲望推動了改變,推動了進化。


    ‘故恒無欲以觀其眇;恒有欲以觀其所徼’是說:在沒有欲望的情況下,生物看待世界很籠統,並且盲目,如同對植物沒有欲望的肉食動物,雖然身處在叢林和大草原內,但不管什麽品種的樹木在它們眼中都隻是樹木,雖有不同,但也是外表上的不同,無法發現事物的內在。


    但有了欲望則不同,何為‘徼’?指的是邊界,事物的遠方和更深層次。在欲望的驅使下,人類開始探索這個世界,努力的去區分事物間的不同與微妙之處。


    可以說,人類的每一項發現都與欲望有關,想要做家具,才懂得了樹木間的不同;想要更快的殺死敵人,才有了刀劍。


    沒有欲望的世界是不會人為改變的,人類之所以能站在進化的巔峰,成為萬靈之首,正是因為人類對什麽都充滿了欲望,而其他物種顯然都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所以它們注定要被淘汰。


    說到這裏,黎修看著我道:“原本你們也不具備如此強烈的欲望能力,但我們改變了你們。”


    他跟我說,在逃離到地球後,他們開始反思自己的過去,因為他們看待問題的‘時間維’要比我們長遠,所以考慮的並不是如何進行戰爭,而是在想――自己的進化到底出了什麽問題,為何會成為被獵食者?


    這是一個很根本的問題,如果不能解決,他們將不可能戰勝對手。


    因為沒有哪群綿羊,能讓獅子滅絕,這是自然界的法則,如同《道德經》中的講述,‘耆星人’對‘神族’有著無窮無盡的欲望,在欲望的去驅使下更容易推動進化,所以終有一天,‘耆星人’會以壓倒性的優勢戰勝神族。


    這就是神族所看到的自己的未來。不得不說,他們的思維方式很特別,但透徹,與之相比,人類的目光短淺,看不到問題的關鍵。


    所以他們需要破解這個謎題。


    於是他們已地球為試驗場展開了研究,十三萬年中,共進行過五次試驗,前四次都是小範圍的嚐試,地點在已經沉沒的‘亞特蘭蒂斯’。


    他們從中吸取教訓,累積經驗,隻有我們所處的‘第五季’,是大規模的全球性試驗。


    不過這場試驗最終失敗,因為他們為人類強加欲望的同時,人類擁有了自己的靈魂,並將他們這些‘外來者’排斥到體外。


    他跟我講,‘陰曹地府’和‘地獄輪回’都不是為人類而準備的,那是為他們自己的試驗場,他們相信平衡,認為,最完美的永生就是平衡。


    所以‘前世’如果‘陽’的影響太多,共生的一下世,將會尋求平衡,這就輪回報應。


    他們曾經寄生在我們身體裏與我們共生,所以才有了‘靈魂’的說法。


    靈與魂需要分開理解,與魂魄的意思相同,善惡相對。也就是說,他們曾在我們身體裏,指導過我們的進化,並為我們帶來無窮無盡的欲望與製約。


    但如今情況已經改變,共生失敗後,人類處在沒有‘靈’的狀態下,欲望膨脹失去了製約。


    而他們也沒有時間再去彌補這些錯誤,因為他們的天敵‘耆星人’,馬上將要到來。時間就在2012年末,所以發生在地球上的這場試驗,不得不啟動最終方案――《替死鬼》!


    聽到這裏,我覺得渾身發冷,因為這個計劃的名稱太詭異,為什麽叫《替死鬼》?


    他說,在他們內部專門有人負責此計劃,試驗一旦失敗,將會啟動,用人類作為神族的替代品,成為‘耆星人’的營養源,從而延緩‘耆星人’的進攻腳步。


    而且此計劃一直都在進行,否則他們也不能將‘耆星人’拖延這麽久,在宇宙深處,他們有許多個與地球類似的試驗場地,正是靠著我們這些‘小白鼠’的偉大犧牲……才為他們贏得了寶貴的研究時間。


    而這一次替死鬼,是地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陰陽道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上清紫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上清紫薇並收藏陰陽道事最新章節